度生网 网站首页 感想体会 查看内容

为什么说研经书辨经句是浪费时间

2016-5-9 14:2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414| 评论: 0|来自: 新浪博客/学佛一记者

  “时时忏悔自己的业障,处处见缝插针念(默)诵佛号,走路时念佛是行功;睡眠前念佛是卧功,佛号声声;声声佛号。念佛修行功德无量;念佛修行不可思议。”——大德语录

  也许是继承了浙大“右派”父亲的衣钵,我从小好疑问,比如小学时就问大人:“为什么中国军队去朝鲜是援朝,美国军队去朝鲜是侵略?”等等。印象最深的是文革中说的那些“禁语”,被后来担任浙医大马列教研室主任的叔叔一个耳光打得差点晕过去。长辈们都说我没被"抓"进去只是因为我当时年纪太小还没进单位。

  既然是“胎”里的毛病,那么在学佛这样的人生大事中也会“发作”的。

  不知是哪年哪代的哪位大德提出了“学佛”二字,总之它已经成了我们再也离不开的词汇,开口闭口“学佛”“学佛者”。但我却觉得它很不准确,因为我们这类信仰佛教的人其实不应称作“学佛者”,我们佛教徒平日里的主要行为就是念佛、拜佛、持咒、打坐、放生等,而“学习佛教知识”的“学佛”只占很少一部分,或者说“学”的人很少。那为什么总以“学佛”这两个字来概括呢?因为其他词汇还真替不了,比如绝大多数人念佛、拜佛、念经、打坐远比“学佛”的时间多,但我们不可能称“念佛者”、“拜佛者”、“打坐者”;再比如我只能称“学佛一记者”而不能称“念佛一记者”,因为这些词汇太局限。那么并没“学”的“学佛者”不就更局限吗?但事实是它坐稳了这把“交椅”。

  虽然坐稳了“交椅”,但此博文要谈的正是对于“学佛”的异议。我的看法是:作为普通百姓在笃信佛教之后仍去研读经书、思辨经句是浪费时间。

  佛法是人生大法、宇宙大法,经书是佛法的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讲,研读经书当然是好事。但人生毕竟苦短,红尘未断的人既要为“稻粱谋”,又要打理各种家庭事务,余下来的时间不多。而一心念佛、潜心念佛对于佛教徒来讲是重中之重,就像印光大师所讲的,最好的365天从晨至暮,一句佛号念到底。既如此,那为什么不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多多念诵“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历代祖师共推”的“南无阿弥陀佛”,而去研读经文、思辨经句呢?当然,我指的经文不包括“金刚经”“阿弥陀经”“大悲咒”等人们习惯念诵的。

  我不知道有哪一位是靠阅读充满佛教术语的经书、推敲深奥的经句得道的?周遭研读各种经书的几个朋友似乎没有几个有得道的表现。至于我这种文化水平不高的人,由于多数词汇不能靠形象思维来记忆,所以每读一页经书都很累,有时请教了他人才看懂,但隔夜便忘。更让人失望的是,当我费尽力气终于弄明白几个“观”、“果”、“印”、“谛”、“色”后,却发现除了与佛友交流时增加一些谈资外,没给我带来任何实际意义,甚至连向朋友宣传佛教时也用不上,还浪费了大量时间。

  净空法师说得好:“做为念佛道场,功夫真正上轨道了,心定下来了,一句佛号就成功了。读经、研教、讨论都是夹杂,都打闲岔。道场需要讲经的,需要研究讨论的,是没上轨道,没有信愿。讲经说法是帮助别人明白道理,了解真相,建立信愿。信愿建立以后,对他没有用了,以后就是念佛了,一句佛号到底。”

  道场尚且如此,我等百姓岂不更应“一句佛号念到底”了。

  谁需要“学佛”(指研读经书)?我倒觉得僧侣还是需要的,因为他们要承上启下;佛学院的老师需要的,他们要教诲学生;刚结佛缘的人也需要的,因为他们需要提振信心。当然,一心念佛之外仍有很多闲暇时光的人也可以看些经书,但显然不包括我类。所以,我认为,已从心灵皈依佛教的人不多多念佛,而把众多时间花费在研读经书上是求小失大了。

  研读各种经书不是不好,但相对于念佛、诵经来讲它不如后者重要——我指的是实际意义。

  我发现一些朋友的“学佛”落实在思辨经文(包括专业术语)上,这同样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有的朋友看完这本经书又捧起那本“开示”;有的“群”中无数次、长时间、斟字酌句地用文言文般的“佛教语言”讨论着一个又一个“术语”。有时为了一个词汇,会有多个朋友长时间来讨论、来“解惑”。我看过一段时间,没发现他们有什么效果。大家的岁数都不小了,面对浩如烟海的佛学经典,你这样“学”下去不觉得浪费时间?

  有的朋友很想弘法,学识方面很强,用心良苦,但要有适合的方法,比如你用2300字来解释大家都明白的“三皈依”。我看后,原先对“三皈依”很清楚的认识反而模糊了。如再有人问我“三皈依”的话,我都不知该如何回答,因为2300字没有一句能给出直接、明确的回答——除非我将2300字背下来。

  显然我不会。

  在“群”中,我看到有的朋友在说“你一念就有求了”、“你一开口就有分别”----乍一听这个朋友境界、层次很高啊,也的确有几位崇拜“佛理妙语”的“学佛者”连声赞叹。而我想说的是,真的不要执着于深奥的佛理,并不是你这类语言越多学得越好。《楞严经》上讲,证到初果的人,还要天上人间七次往返,要多个劫,才可达到阿罗汉标准。我们这个层次的人那怕再不“求”,再不“分别”,也离标准十万八千里。

  那,做不到的话还修行吗?

  是啊!菩萨重视因,众生重视果,但菩萨毕竟是菩萨,众生毕竟是众生。我们要成为菩萨有何等漫长的路要走!如果有人以“很深很深”的菩萨的标准来要求人们“如法”,那可能会将众生往佛门外推。而且,他自己能做到吗?——除了理论上。

  什么都不求?不!我肯定做不到的,老实讲,我不仅求往生,还求福报。据我观察,不仅我,许多许多人都做不到,因为许许多多的博文的内容都是在“求”。那位刚从西藏回来的女博主有这样一段文字:“我们来到佛祖12岁等身像前!突然,X环视一下,看到前后没人,迅速把铁门打开,把我和佑佑从很窄的门缝里瞬间推了进去!我感觉到头顶一片明亮。----“快拜呀!”朋友在身后门外喊起来----我全身匍匐在佛的腿上!我把头轻轻地靠在佛的身上,用心体会着佛力的慈悲加持。

  这位北大毕业生也和我一样的心态。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重视“学佛”不重视“念佛”呢?因为虽然说是末法时代,但同时又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文化一高就再也难以满足于老太太那样念“南无阿弥陀佛”了。于是,他们觉得自己的修行理应比老太太更高端、更有效,于是便有了各种更高层次的追求,但这样的追求是以减少念佛时间为代价的,更重要的是,殊不知念佛修行的功德和意义远胜于对某个概念或感受“思”来“辨”去的追求。高僧讲过:你安住当下,去播种每一个善的种子,这个种子就是下一秒的保证,乃至今天是明天的保证,今生是来生的保证,生的时候是否解脱自在,是死的时候能否解脱自在的保证。

  其实从某个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向长年一句佛号的老太太学习。

  我没有认过上师,但许多朋友有,因为上师的佛教知识比我们多得多,这样可以在各个重要时段得到指导。我很尊重,我也希望看到这样的博文事例,即某位朋友在修行过程中遇到某道凭自身根本过不去的难关,然后他请教上师,然后上师指点迷津,然后他渡了难关。但我没有看到过类似的文章。

  也许是我的寡闻。

  杭州有如此多的寺庙,要认上师比较容易,但我在想,认过之后怎么办?认过之后肯定要经常向他请教,否则你为什么要认?但让我请教什么呢?有什么翻来复去都想不通的学佛疑问呢?有什么无论怎么也迈不过去的门槛呢?是啊,我的佛学知识的确很少,但一心念佛也并不需要上师来教我什么,而佛的基本教导离不开“放下,舍得,慈悲,看破,随缘,放生----”我已烂熟于心了。

  为什么说修行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呢?佛学的中心思想就是“因果”二字,明白因果且有佛缘的人就会因此选择修行。在我看来,未断红尘的修行者只要能做到“念佛、慈悲、持戒、随缘”这八个字就有理由接受人们的赞叹了,因为慈悲中包括放生、布施、行善等;持戒中包括正觉、忍辱、食素、灭贪嗔痴等;随缘中包括看破、放下、清静、自在等。某些博客中的大页大页的“开示”也同样。欲请教的人,问内容各种各样,但大德回答的都很简单,就那几句佛理。

  条条道路通“罗马”,但念佛是末法时代的众生最近、最可行、最现实的一条。

  下班了,还是和来的时候一样,一路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回家。

  “南无阿弥陀佛!”

  (2009-09-15 00:24:26)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