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生网 网站首页 修行知识 念佛 查看内容

《第十八愿善导释》092弘誓多门四十八,偏标念佛最为亲

2021-4-27 02:5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64| 评论: 0

摘要: 五、愿体——乃至十念愿体——四十八愿,各愿皆有愿事与愿体。“愿事”就是指这一愿里面有哪些内容;而这些内容、事项当中,主体、核心在哪里,这就是“愿体”。此第十八愿,愿事即是三心与十念。“三心”就是“至心 ...
五、愿体——乃至十念


愿体——四十八愿,各愿皆有愿事与愿体。


“愿事”就是指这一愿里面有哪些内容;而这些内容、事项当中,主体、核心在哪里,这就是“愿体”。


此第十八愿,愿事即是三心与十念。


“三心”就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是三心;“十念”就是“乃至十念”,这些都是愿的内容。


愿体者,异说区区。


愿体呢,一些批注经论的大德,所说的各不一样。


以大师三段取意文,一眼便知,本愿愿体即是“乃至十念”之称名念佛,所谓“本愿称名”。


善导大师对第十八愿约有二十条法语的解释,我们这一张讲义取出三段,从这三段取意文就可以一目了然,本愿的愿体就是“乃至十念”的称名念佛。第一段是《玄义分》所解释的:


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一段,二十八个字。


第二段就是《观念法门》: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二段,三十二个字。


第三段是《往生礼赞》的四十八个字: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由善导大师这三段第十八愿取意文,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乃至十念”就是第十八愿的愿体。


三心在于信称名必生,故大师不举三心,唯举称名,以显信相,并示愿体。


第十八愿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信是信什么?是信:乃至十念地称名,就必生弥陀的净土。既然是这样,只要大家乃至十念——专称弥陀佛名,就必定往生极乐世界,因为三心在于信称名必生,所以善导大师在这里不举三心,直接举出“称我名号”——称名念佛,一方面显示信的相貌就是信称名必生,同时也显示十八愿的愿体。


亦唯以“称名念佛”为生因本愿,亦即往生正因、正业、正定业。


摄生三愿当中“生因本愿”在哪一愿?在第十八愿,在称名念佛;第十九、第二十愿属于摄机愿,是接引各种根机的愿,不是生因本愿。


也就是称名念佛的本身是往生的“正因”,其他不是正因;就业来讲,念佛就是往生的“正业”;就定与不定来讲,念佛就必定百分之百地往生,所以叫作“正定业”。


故法然《选择集》之结论言(《法然上人全集》112页):


正定之业者,即是称佛名,称名必得生,依佛本愿故。


这里就直接讲出称名是“依佛本愿”,可见第十八愿愿体就是称名。我们知道,法然上人是遵从善导大师的,对善导大师的思想亦步亦趋,这段法语中的“正定之业”一词,就是依据善导大师《观经疏》的“正定业之文”而来的。


法然上人这段法语可以说是整部《选择集》的总结论。


有关称名念佛是第十八愿的愿体,从《观经疏》的几段法语也可以看得出来。譬如解释下品上生言:


然望佛愿意者,唯劝正念称名,往生义疾,不同杂散之业。


《观经疏·散善义》就对下品上生做了这样铿锵有力的解释。


“望佛愿意者”,从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涵来看,是“唯劝正念称名”,是唯劝十方众生专念弥陀佛名,往生就必定不会落空,就必定百分之百往生,跟定散诸善万行完全不同,所以说“往生义疾,不同杂散之业”。


“要弘废立之文”更说: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法事赞》亦言:


弘誓多门四十八,偏标念佛最为亲。


这都在显示四十八愿当中第十八愿是根本愿,根本愿的愿体就是称名念佛。


最明显的就是龙树菩萨的《易行品》,《易行品》就直接说: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


也就是说,阿弥陀佛的本愿是什么呢?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称南无阿弥陀佛;心中念,也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口中念,也是念南无阿弥陀佛。从这里可以知道,念佛就是本愿,本愿就是第十八愿,所以,第十八愿愿体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名。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