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生网 网站首页 修行知识 学佛 查看内容

仁禅法师:学佛人可以读儒家的经典吗?

2021-5-4 01:2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04| 评论: 0

摘要: 莲池大师在佛门中是公认的有权威的大德,他在《竹窗随笔》中专门辨析了这个问题:一、儒主治世,佛主出世“儒佛二教圣人,其设化各有所主。固不必歧而二之,亦不必强而合之。何也,儒主治世,佛主出世。治世,则自应 ...
莲池大师在佛门中是公认的有权威的大德,他在《竹窗随笔》中专门辨析了这个问题:


一、儒主治世,佛主出世


“儒佛二教圣人,其设化各有所主。固不必歧而二之,亦不必强而合之。何也,儒主治世,佛主出世。治世,则自应如大学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足矣,而过于高深,则纲常伦理不成安立。出世,则自应穷高极深,方成解脱。”


“儒佛二教圣人,其设化各有所主。固不必歧而二之,亦不必强而合之。”儒家与佛家本来“设化各有所主”,各有侧重,没必要非把它们分开来,也没必要“强而合之”。


为什么呢?下面就讲道理:“儒主治世”,儒家是治理国家,治理世间的;“佛主出世”,佛教主要是讲超越轮回,了生脱死的,指示修解脱道。


“治世,则自应如大学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足矣”,《大学》里面讲修学的次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是专门侧重世间治理这一方面的。


“而过于高深,则纲常伦理不成安立。”这些纲常伦理,如印祖前面所讲的“父慈子孝”“仁义礼智信”“孝悌”等等世间的纲常,不能太高深,太高深一般老百姓就不懂了。所以儒家主要以治世为主。


“出世,则自应穷高极深,方成解脱。”而出世间的佛法,必须穷理尽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因为出世间是常人经验不能了知的一个神秘区域,必须抉择到极深、极了义处才行,这样才能成办解脱。出世间是圣人的境界,乃至像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殊胜庄严,这不是世人能够了达的,非常高深,事理都到达了极处。


二、混同有理证妨难


“盖理势自然,无足怪者。若定谓儒即是佛,则六经论孟诸典,璨然备具,何俟释迦降诞,达磨西来。定谓佛即是儒,则何不以楞严法华理天下,而必假羲农尧舜创制于其上,孔孟诸贤明道于其下。”


“盖理势自然,无足怪者。”因为儒佛侧重点不一样,所以不足为怪。


第一种情况,“若定为儒即是佛,则六经论孟诸典,这些璨然备具,何俟释迦降诞,达摩西来”。如果以为儒家就是佛家,那儒家的六经,如《论语》《孟子》等经典,本来就是具备的,何必要等释迦佛降生,达摩祖师西来呢?所以,不要以为儒家就是佛法,这肯定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这种观点首先要予以打破,儒家和佛家所宣讲的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佛法达摩祖师西来宣讲佛法,然而儒家经典中不可能讲这些高深的道理。


第二种情况,“定谓佛即是儒”,如果以为佛法就是儒家的学说,“则何不以楞严法华理天下”,那么为何不以《楞严经》,《法华经》治理天下呢?“而必假羲农尧舜创制于其上,孔孟诸贤明道于其下。”还是要依照治理天下的伏羲神农尧舜等的创制和儒家的经典去治理世间。所以,佛法与儒家还是不一样的!而不能完全拿“楞严法华理天下”,孔孟学说是专门讲治理世间的道理的。


三、二之合之,利病在人


“故二之合之,其病均也。虽然,圆机之士,二之亦得,合之亦得,两无病焉,又不可不知也。”


“故二之合之,其病均也”,所以把儒家佛教完全分裂开来,或者完全合二为一,都是有弊病的。不能强二合一,也不能以为只能学佛,而不能学儒,必须“舍一取一”。毕竟儒家侧重于治理世间,治理世间的时候不能用佛法;而了生死必须依佛法,不能依儒家的经典,二者侧重点不一样!


“虽然,圆机之士,二之亦得,合之亦得,两无病焉,又不可不知也。”如果根基特别利的真正的“圆机之士”,能做到圆融无碍的话,比如像宗门真正大彻大悟的,世出世间无碍的大智慧者,那就怎么都可以,“二之亦得,合之亦得”。


对于“圆机之士”来讲,世间也就是出世间,就像六组在《坛经》中所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本来世间与出世间就是无二的,所以说什么都可以,怎么讲都可以。像我们这里所引用的一样,莲池大师的说法就非常圆融,同时也非常严谨。为什么他成为古来最权威的大德,找不出一丝一毫的漏洞呢?从他说法的圆融,我们就可以了知。


通过莲池大师《竹窗随笔》中的教言,我们就知道,特别对在家学佛的人来说,即使学儒家,只要不将其作为究竟皈依处,也不会破皈依戒。作为在家人,毕竟要齐家,乃至于还要治国、平天下,他不能离开社会家庭。那么,关于家庭社会、做人做事的道理,不妨就以儒家的经典来行持,毕竟儒家学说侧重于这方面。


这是祖师大德的教言,特别地,还是最权威的大祖师莲池大师的教言。我们最好把自己的分别念,把自己原来的一些偏执偏见放下来,依祖师大德的教言来行持,这样绝对不会有错!


——摘自仁禅法师《一函遍复探玄》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