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生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搜索
度生网 网站首页 法师讲法

法师讲法

圣严法师:随时要有面对无常的心里准备
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有面对无常的心理准备,走完第一步后,即使顺利踏出第二步,仍然可能出现变化。 例如你的生意一直做得很好,家庭也很和乐,可是某一天,天外突然飞来横祸时,因为平时过得很顺遂,突然就不知道 ...
分类:    2018-5-17 15:06
圣严法师:不以自我为中心
《心经》中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是化解、对治「五蕴炽盛」苦最好的方法。可是有人却认为,就是因为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才能呈现人间生机盎然的一面,也才能证明我们存在的价值,否则就如槁木死灰一般。这样的 ...
分类:    2018-5-17 15:03
圣严法师:居安思危,临危不乱
一般人之所以会恐惧,多半是觉得所处的环境中有种种的不安全,不知道何时会发生生命的危机?也不知道何时又会遇到突发的状况? 恐惧有大有小,记得有一次我去哈佛大学演讲,那位替我做英语翻译的人,见到哈佛大学的 ...
分类:    2018-5-17 15:03
圣严法师:在家学佛者如何定早晚课
课诵的原则,以定时做定课为主。内容应该包括供养、礼拜、禅坐、持名、读诵、发愿、回向等。 所谓供养,是在佛前摆设香、花、灯、果、净水和食物。如果条件许可,应当每日换新,保持鲜度;否则亦不当有腐烂、污染、 ...
分类:    2018-5-17 15:03
圣严法师:震醒了人性的光辉
在大震灾中,我们见到了许多感人的救灾事迹,如许多人以及远从各国而来的救援队,还有军中的官员们,冒著生命的危险,深入灾区,抢救与他素不相识的人;更有些人自身遭逢了灾难,却放下自己的悲痛,协助别人救灾。当 ...
分类:    2018-5-17 15:03
圣严法师《他们都是菩萨》
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受苦受难的都是菩萨的化身,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当做教材,向人们示现这世界由于人心的贪婪、无知,却带给人类无穷无尽的灾难。 在我前往灾区探视的时候,许多受灾受难的灾民们都在问:我 ...
分类:    2018-5-17 15:02
圣严法师:人心是最大污染源
四十多年前,我在上海时,听过一部电影《阿里山风云》的主题曲《高山青》,里面有两句歌词:高山常青,绿水常流。描写台湾阿里山的风光。在我的想象中,宝岛台湾该是到处山青水绿。但经过四、五十年,台湾环境渐渐恶 ...
分类:    2018-5-17 15:02
圣严法师:身残心不残
身体障碍有不同的等级、类别,造成障碍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有的是与生俱来的,例如有些小孩一出生就得了蒙古症,有的一出生就少了一条腿,或是聋哑、眼盲、畸形。有些身体障碍则是后天造成的,例如因为小儿麻痹症,或 ...
分类:    2018-5-17 15:02
圣严法师:感同身受,就能放下执着
凡人都有七情六欲,当我们刚陷入七情六欲的泥淖里时,都会觉得很甜蜜、很美好,但最后一定苦不堪言。《四十二章经》中说:「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意思是说,受财色所 ...
分类:    2018-5-17 15:02
圣严法师:收心的练习
佛法教导我们抗拒诱惑、破除对七情六欲的执着,多利用因缘观、慈悲观,以及转变观念等方法,但有时这些方法还来不及用上、观念还来不及转变,就已经陷入欲望的泥沼了。所以最根本的方法,还是要「收摄六根」,也就是 ...
分类:    2018-5-17 15:02
圣严法师:快乐不需向外寻求
快乐有很多层次,而一般人所追求的「欲乐」,是一种刺激、发泄以及官能的享受。例如,看美景以满足眼睛的享受、听音乐以满足耳朵的享受,或是大吃一顿以满足口腹之欲等,都是透过身体的官能所产生的快乐,是在刺激感 ...
分类:    2018-5-17 15:01
圣严法师:揩磨此一片田地
衲僧家,枯寒心念,休歇余缘,一味揩磨此一片田地。真是诛鉏尽草莽,四至界畔,了无一毫许污染。灵而明廓而莹,照彻体前,直得光滑净洁,著不得一尘。 「衲僧家」的古老传统可以追溯到印度,当时出家人会从火葬场、 ...
分类:    2018-5-17 15:00
圣严法师:尊重同事如同菩萨
同事之间要彼此相互尊重,常常心怀谅解,上级对下属也要心存尊重,而不是同情。 这可分为两个重点:一是尊重对方的想法、意见、人格。如果在工作上不允许对方有自己的意见、想法,会让对方没有成就感。所以不要坚持 ...
分类:    2018-5-17 15:00
圣严法师:最快乐的人
禅定能让我们的身心暂时放下负担,享受完全的舒畅和放松。因此,追求定乐的人常常喜欢回到定中,不喜欢和尘世接触,导致厌世的结果。他们很可能长期隐居在深山里一直打坐,然后就在山里坐化、死亡。 然而,在定中死 ...
分类:    2018-5-17 15:00
圣严法师:不贪着禅定之乐
修习禅定的人,他们的眼睛、耳朵、鼻子等五官,甚至于意识都不与外界接触,不受外境的影响、干扰。而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也和从前的回忆、历史,未来的计画、想象,以及现在的四周环境完全隔绝。此时他是全然独立的 ...
分类:    2018-5-17 15:00
圣严法师:不为任何目的而奉献
以佛教的立场而言,「解脱乐」才是究竟的快乐,而追求解脱乐的唯一道路,就是行菩萨道。然而,很多人把行菩萨道看得非常高深莫测,认为自己的层次很低,根本达不到菩萨的标准。因此,他们遇到我时总是说:「师父,因 ...
分类:    2018-5-17 15:00
圣严法师:追求更高层次的快乐
所谓「欲乐」,是因外界刺激而得到短暂的快乐感受。然而,欲乐也有层次之分,例如,人间的欲乐和天上的欲乐不一样;动物的欲乐也和人类的欲乐不一样。即使同样是人,也会因为生长背景、文化修养、知识深浅,以及心胸 ...
分类:    2018-5-17 15:00
圣严法师:苦与乐只是主观的感受
行菩萨道的人,心中没有任何度众生的念头,也不计较自己是否能得到回馈,因此能体会解脱的快乐。可是,在世人的眼里,这样不停为众生忙碌是很辛苦的。可见,苦与乐的感受因人而异,并没有绝对的标准。 其实,苦与乐 ...
分类:    2018-5-17 15:00
圣严法师:忍辱并非忍气吞声
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度过烦恼苦海之意,而忍辱度的确也有忍气吞声的意思。比如《遗教经》说: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七 ...
分类:    2018-5-17 14:59
圣严法师:别人不做的工作都由我来做吧
如果你对工作有非你不可的责任和使命感,做起事来一定也能甘之如饴。反过来说,如果你觉得因为别人都不愿意做,所以才叫你去做,那就会痛苦得像别人用枪压著强迫做事一样。 当别人都不愿做时,如果你能替人着想:这 ...
分类:    2018-5-17 14:59
圣严法师:调整观念让苦变为乐
苦与乐,往往不是来自于物质条件的富不富足,也不一定是因为身体的健康或不健康,例如有些人虽然很贫穷,或是身体不健康,却过得很快乐;有的人即使很富有,身体也很健康,却活得很痛苦。 所以苦与乐实际上是一种心 ...
分类:    2018-5-17 14:59
圣严法师:日新又新
曾有人问我说:「习禅已经十多年,总觉得没有什么进步,究竟如何才能进步?」 我说:「我禅修已经五十多年,也觉得没有进步。但我不问有没有进步,永远把自己当『初发心』者,天天是新出发,念念是新。时时保持新鲜感 ...
分类:    2018-5-17 14:59
圣严法师:佛教徒应以怎样的态度来赚钱?
有人问起,做生意不能说实话,所谓老王卖瓜,自吹自夸,如果卖瓜的不说瓜甜,那就无人问津了。既然如此,佛教徒能不能做生意?做生意是否犯了妄语说谎的戒? 再有人问,学佛的人不应贪心,相反的应该布施。可是做生 ...
分类:    2018-5-17 14:58
圣严法师:为何要皈依三宝
我们相信,在所有的佛教徒中,大部分是没有皈依过的;因为,皈依了三宝的人,固然会烧香拜佛,但会烧香拜佛的人,则未必已曾受过三皈的仪式。虽然未曾皈依三宝,他们却依然自称是佛教的信徒,我们自也不必否认他们的 ...
分类:    2018-5-17 14:58
圣严法师:造口业
佛教所说的口业有两种,一种是搬弄是非,一种是制造是非,这都是口舌的恶业。 有些人说话的方式只是一种习惯,并没有想到是否造了口舌是非,老是爱讲来讲去,口没遮拦。 每当知道一件事、或想到一件事,马上告诉人家 ...
分类:    2018-5-17 14:58
圣严法师:生气不能解决问题
生气不能解决问题,只有用慈悲心或是用智慧来处理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为用斗争、强权、愤怒,只能够让人家一时间有点怕你,根本不能解决事情,所以瞋不是一个好办法。 我们可以看到,心量大的人成功率比较高,一位 ...
分类:    2018-5-17 14:39
圣严法师:身心自在
诸位台大医院的工作人员,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身心自在」。一般而言,在通常的状态下,我们的身心是不自在的。首先,我们的身分是不自在的,像诸位在医院里是医师,在家庭里是家长、配偶、父母的子女,在社会上也扮 ...
分类:    2018-5-17 14:39
圣严法师:在家居士如何设佛堂
这是常常被人问起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家学佛需要设置佛堂吗?如果需要,又应如何设置? 这要看各人的情况而定。如果住处很小,或者住于公家宿舍,与同事、同学等共住一室以及同住一栋房子,当然有所不便,那只有在定 ...
分类:    2018-5-17 14:39
圣严法师:顺境与逆境
工作中难免有顺境、逆境,很多人都怕碰到逆境,觉得挫折就是很大的打击。其实,如果没有逆境现前,一般人不容易成长。所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挫折也是一种经验、一种过程,逆境更是一种考验、一种锻炼。如果能 ...
分类:    2018-5-17 14:39
圣严法师:欲望得失
诸欲求时苦,得之多怖畏,失时怀热恼,一切无乐时。—— 大智度论卷17.释初品中禅波罗蜜 此偈是说,欲望并不能带来快乐,不论是追求的时候、得到的时候或失去的时候,都是苦恼。像这样的经验,可以说人人都有,可是 ...
分类:    2018-5-17 14:37

站内搜索|论坛|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护持网站|关于本站|度生网

GMT+8, 2025-10-16 11:04 , Processed in 0.222693 second(s), 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