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生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搜索
度生网 网站首页 法师讲法

法师讲法

不只关怀,更要包容
「关怀」与「包容」很类似,但两者之间仍有很大的不同。「关怀」是指单向对别人付出关心,不一定能够包容;如果能进一步把心胸敞开、接受他人,才是「包容」。 包容,就是要为对方着想,设身处地的将他人当成自己来 ...
分类:    2018-5-16 15:04
如何帮助自卑的人
自卑的人除了会带给自己烦恼,往往也会有自大的心态。因为自卑的人,会自认地位、才能、声望处处都比不上别人,因此缺乏安全感;在没有安全感的基础下,会想尽办法、不择手段,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其结果就会自伤 ...
分类:    2018-5-16 15:04
虚心接受别人的责骂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意思是说,善良的人比较容易吃亏。 以我自己来说,我也比较喜欢麻烦好人,在我周遭的人,不管是出家或在家的弟子,只要是比较愿意接受忠告、比较容易听懂我说话的人,我就会常 ...
分类:    2018-5-16 15:04
卸除心防,从转化烦恼开始
现代房屋的铁窗与围墙愈筑愈高、愈做愈牢;人与人之间的心墙,也跟着愈筑愈高。所谓的心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以致彼此不能坦诚相待,这都是由每个人自己心中的烦恼所引起的。 其实不只现代人如此,过去的人也 ...
分类:    2018-5-16 15:03
不懂感恩的人他就处处埋怨
有一句话说「恩将仇报」,一般人往往记怨不记恩,能够记住的恩情总是比怨恨来得少,就如俗谚所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别人对你好一点,你会希望他能对你更好一些;或是别人已经借你钱,却还觉得不够多,反过来嫌别 ...
分类:    2018-5-16 15:03
结恩不结怨
怨恨和嫉妒都和瞋恨心有关,但两者不太一样。嫉妒是觉得一样东西本该属于我,别人不该拥有,也就是见不得别人得到好处,例如:看到别人有轿车、洋房,而自己没有,就会眼红,心生嫉妒。怨恨则是自认为所付出和所得到 ...
分类:    2018-5-16 15:03
如何消除嫉妒心
有些人看到别人得到荣誉、好处或利益,表面上也许会说些赞美的话,但是内心却不服气;也有些人会对他人的成就抱持「没什么了不起」的想法,这种微妙的心理状态就是嫉妒。嫉妒普遍存于人性之中,即使有修行的人,还是 ...
分类:    2018-5-16 15:03
感同身受,化解嫉妒心
「恭喜你啊!真是了不起,身为你的朋友,我也觉得与有荣焉。」当好事发生在别人身上时,你嘴里这么说,但心中可能还是会觉得不是滋味,心里想着为什么发生好事的不是自己?虽然不舒服的感觉非常轻微,但此时嫉妒心已 ...
分类:    2018-5-16 15:02
说一丈不如行一寸
人有二耳、二眼、一口、双手、双脚,此中道理:是要人多听、多看、少说话、多做事。修行贵在身体力行,说一丈不如行一寸。 多增一分真我 一切的修行法门,如坐禅、念佛等,都是为了收摄心念。修行,主要是多改掉一分 ...
分类:    2018-5-16 15:02
「利和同均」化解利益冲突
六和敬中的「利和同均」,讲的是均等、公平的原则,可以帮助团体化解利益冲突,让大家有福同享。 为什么一般人无法利益均分呢?首先就要厘清一般人对「平等」的错误观念。利益的平等不能够一刀砍平,变成齐头式的均 ...
分类:    2018-5-16 15:02
培养自己的柔软心
所谓的「柔软心」,是指把自我减低、减少、减轻,不在人际间架设心防,也不为自己设想,心胸全然敞开。所以,凡是自我主见很深、自我中心很强的人,是不可能有柔软心的,而佛法所说的「无心」,事实上就是最彻底的柔 ...
分类:    2018-5-16 15:01
若能心自在,虽住生死界,实同出生死
很少人能够在面对生离死别时若无其事,以我自己来说,当我在1988年回俗家探亲,虽然已经出家几十载了,可是一见到父母的坟墓,还是会忍不住留下眼泪。 照理来说,出家人应该不受俗情牵绊,但是值此情景,如果一点感 ...
分类:    2018-5-16 15:00
讨好的话不一定是好话
几乎每个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例如,做太太的很喜欢先生说些甜言蜜语,因为听起来很舒服。但有时说这种安慰他人、附和他人的话,说话的人自己的心里都觉得怪怪的,好象在说谎一样;要知道自己是不是在说谎,标准就在 ...
分类:    2018-5-16 15:00
为了生存,有的人就不择手段
人原本都是有良知的,但是为了求生存,必须竞争;为了竞争,有的人就不择手段,互相厮杀、争夺,并且死不认帐,不相信自己有错,认为都是别人逼他如此。 这种人就象是在鱼缸中放入「斗鱼」,会对其它的鱼造成伤害。 ...
分类:    2018-5-16 15:00
功德回向他人,责任归于自己
在团体中,要掌握「功德回向他人,责任归于自己」两大原则,有功的时候不要居功,要把功德回向给别人;凡是遇到事情没有做好,领导人要勇敢承担,把责任归于自己,寻求改进的契机。 每遇到矛盾不如意的事,自己先认 ...
分类:    2018-5-16 14:59
救释迦族人的摩诃男
佛陀时代,释迦族的迦毗罗卫国受到舍卫国琉璃王的侵灭之时,当时迦毗罗卫的统治者是佛陀的堂弟摩诃男,是虔诚的佛教徒。 以当时释迦族人的武功来说,不但可以抵抗一阵,根本可以打败琉璃王的,但他们不愿流了他人的 ...
分类:    2018-5-16 14:59
恐惧是因为内心放不下
面对自己的死亡是很重要的人生课题,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一定会死,可是当大限来时,却往往不希望真的就这样死掉。 其实死亡是非常自然的事,就好像早上起床、晚上睡觉一样正常,至于睡著以后还有没有明天、有没有明年 ...
分类:    2018-5-16 14:59
禅修时的内省观照
禅修不是为了追求什么事物,而是去发觉我们个性和行为的缺失。当我们内省观照时,希望找出问题所在。经过自我省察,看到了缺失和问题,就是修行的成果。上次禅期中一位女士提到,当她愈常想到自己的短处,而又不知道 ...
分类:    2018-5-16 14:58
如何成长自我的智慧与慈悲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长自我的智慧与慈悲?当从惭愧、忏悔、感恩的三方面努力。 惭愧的意思是自知对不起自己称为惭,自知对不起他人称为愧咎。 一般自负、自大、狂傲、骄慢的人,不会产生惭愧心,总觉得自己无愧于天, ...
分类:    2018-5-16 14:58
利行──最有号召力的行动方式
佛教有一个名词叫「四摄法」,其中有一项是「利行」,指的是利益别人的行为,也就是说,凡是能给别人方便的行为,就是利行。例如,政府所提倡的「便民政策」,能让一般民众在洽公时感到亲切、便利,这就是一种「利行 ...
分类:    2018-5-16 14:57
运用佛法来布施
佛教有一个名词叫「四摄法」,其中有一项是「布施」,意思是和别人结缘,不论是自己的财产、时间、智慧、技能,甚至是自己温暖的心,都可以用来与人广结善缘。 布施和一般所谓的乐善好施不同,乐善好施大多只是布施 ...
分类:    2018-5-16 14:56
包容的尺度
包容别人可以减少自己的烦恼,增加智慧,但是包容应该要有尺度与范围,以免造成自己的负担。包容的限度不能大到让自己痛苦、困扰,甚至是痛恨的地步,必须量力而为,不能够自不量力。 而且,包容别人的错误,虽然是 ...
分类:    2018-5-16 14:56
要包容不要包庇
包容别人不容易,需要有耐心,因为当我们受到打击或是批评时,往往会觉得岂有此理而愤愤不平。如果对方还是你的亲人、好友或多年的伙伴,那更是让人无法接受。不过,即使在这种情形下,我们还是要容忍。 容忍是包容 ...
分类:    2018-5-16 14:56
用佛法来补福报
我从小就是没有福报的人,一生皆在逆境中度过。 由于福报不够多,以致于缺少宽宏大量的心,偶尔也会对人悭吝或与人计较。所谓宽宏大量,就是一方面要把自己所拥有的与他人分享,另一方面也要原谅他人的过失。 我的智 ...
分类:    2018-5-16 14:55
工作要赶不要急
我常说:「工作要赶而不急」,就是工作要有效率,虽然速度要快、进度要赶,但是工作的态度及心情不能着急。有人看到这句话,觉得是我在唱高调,认为这是无法做到的事。其实只要有心尝试,经常练习把心情转化得非常平 ...
分类:    2018-5-16 14:44
跟工作压力说再见
我们做事情要有效率,但并不是急着追求效率,面对工作的态度是「要赶不要急」。在可利用的时间之内,衡量自己的能力,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以这种心情来处理事情,就不会有太大的负担,因为着急没有用,忧虑、担心、恐 ...
分类:    2018-5-16 14:44
忙得好快乐,累得很欢喜
我常勉励人:「忙、忙、忙,忙得好快乐;累、累、累,累得很欢喜。」然而,因为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是为什么而忙,也不知道为何而累,所以往往在繁忙当中,就会感受到心理压力,疲累的时候,便觉得烦躁不已,累得无聊 ...
分类:    2018-5-16 14:43
委曲求全算不算无我
我有一个朋友,某天受到家人一致地指责,他为了顾全家庭里的和谐,内心里虽然波涛汹涌,可是表面上仍然非常平静地完成了工作。事后他告诉大家说,他觉得自己不为自己想、不为自己考虑,已达到了「无我」的境界,可是 ...
分类:    2018-5-16 14:43
如何面对中年失业
最近几年来,失业率逐年上升,很多人都说与经济不景气有关。其实,人力需求减少的因素很多,不一定是因为公司经营不善,有些是由于公司转型,从劳力密集的工厂转型为自动化生产的方式。此外,台湾近年来,有很多行业 ...
分类:    2018-5-16 14:43
谈年轻人的创业
受到中国人「宁为鸡首,不为牛后」观念的影响,很多年轻人刚出社会就跃跃欲试,想一圆老板梦。其实年轻人毕业后马上创业,无可厚非,像美国的地产大亨川普,早在学校时期便已经开始做生意,投资房地产,后来成为一位 ...
分类:    2018-5-16 14:43

站内搜索|论坛|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护持网站|关于本站|度生网

GMT+8, 2025-10-16 08:25 , Processed in 0.206970 second(s), 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