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生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搜索
度生网 网站首页 法师讲法

法师讲法

想赚钱要靠努力与福报
想赚钱要靠努力与福报
世间的人之所以贪财,因为财富是安全的保障,是身分、地位的陪衬。古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可见拜金主义也非自今日才开始。 财富的确可以带来许多方便,尤其现在这个社会,一出门就要用钱,没钱还真是行不通。钱财 ...
分类:    2018-5-15 15:55
命可以算吗
命可以算吗
站在佛教的立场,并不否定算命看相、星象、地理、风水的原则,这些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也就是命有命理、地有地理、天有天理。大致上来讲,一个人的命运在生下来时已经确定了。一个人的个体和宇宙的运行、磁场的强弱都 ...
分类:    2018-5-15 15:55
圣严法师的三个安心法
圣严法师的三个安心法
如何才能心安平安呢?圣严法师表示,现在社会普遍有种不安定感,这种不安定感是由每一个人所形成的。所谓平安,有心理的、生活和生命的平安。如果心不安,很容易就被环境牵动,一旦环境里产生变动,或者因他人的一句 ...
分类:    2018-5-15 15:55
念佛与持咒有何不同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法及密宗教法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法的立场来说,仍是彼此呼应的。 念佛的方法,可以涵盖念一切佛与一切菩萨的圣号在内,未必单指念 ...
分类:    2018-5-15 15:55
净化我们的语言,减少口舌是非
俗话说:祸从口出。说话不得体,常常会伤人又伤己,引起很多麻烦。佛教有所谓的妄语,不论是一般人喜欢听的虚伪奉承、空洞修饰,或是讨厌听的刺激、辱骂、讥讽的言语,以及诱使人犯罪的说词,全部都是妄语;也可以说 ...
分类:    2018-5-15 15:55
发愿与发誓
发愿与发誓
佛教徒常常发愿,一般人则常常发誓,那么发愿与发誓的意思到底相不相同? 誓和愿都是一种希望、一种承诺,譬如说青年男女互订终身,男孩说非她不娶,女孩说非君不嫁,这是山盟海誓,可以说发誓,也可以说许愿。有时 ...
分类:    2018-5-15 15:55
打坐时可能产生的反应现象
打坐时可能产生的反应现象
打坐时可能产生的反应现象有四类: 第一类现象是痛、麻、酸、痒,其中除了心痛和头痛是有病以外,其他如腿痛、腰痛、肚子痛都是正常现象;麻的情况通常都在腿部,并没有危险,有两种麻法:一种是站起来时,觉得两条 ...
分类:    2018-5-15 15:25
在苦中而不以为苦,是真正的灭苦
在苦中而不以为苦,是真正的灭苦
佛教所说的灭苦,有两种不同的层次:一种是在自己灭苦以后,再也不到世界上来受苦受难;另一种则是在自己灭苦之后,不但不离开苦,反而继续留在这个娑婆世界,为众生救苦救难,这就是菩萨道的精神。 其实只要我们内 ...
分类:    2018-5-15 15:25
「痛」并不等于「苦」
「痛」并不等于「苦」
一般人常把痛苦连在一起讲,分不清痛与苦的区别,多半认为痛就是苦、苦也一定会痛,把两者混为一谈,事实上,它们有极大的不同。痛 是肉体上的,例如当身体受到种种折磨、伤害,或是被东西打到、撞到时,神经一定会 ...
分类:    2018-5-15 15:25
自信是由实力而来,而不是整容
问:医学发达,整形变得很普遍。有人觉得,整形像化妆一样,可以增进自信,差别只是洗不洗得掉。看起来,好像改造自己的面容,让它变得更美,也没有什么不好? 圣严法师答:大部分的人都希望自己变得更好看,所以藉 ...
分类:    2018-5-15 15:25
在不完美的工作环境里训练自己
问:上班族必须听命于老板、上司,但如果你觉得老板并不高明,心里骂他猪头,对他的意见却还点头称是,那不是很虚伪吗? 圣严法师答:人生有许多事,是不服气也得服气呀!不必偷骂老板,但你也可以有其它的选择。孔 ...
分类:    2018-5-15 15:25
人到中年真的百事哀吗
问:社会目前的中坚分子,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五年级,近来也已步入中年。有人不免有中年危机感,往回看,觉得这一生似乎小有进展,却又没有大成就;往前看,人生要改变,代价又太高,没有改变的本钱了,好像卡住了,举 ...
分类:    2018-5-15 15:25
日常生活中的四念处观
日常生活中的四念处观
修五停心得成就便入定,然后出定而观四念处,那是次第禅观。由修定得有漏慧,再以有漏慧观四念处,由观四念处发无漏慧而出三界,证解脱果,这是相当花时间的修行方法,对于一般人而言,的确难得有此因缘修成四念处的 ...
分类:    2018-5-15 15:25
有分别与无分别
有分别与无分别
分别是一种知识、知能。如果没有分别作用的话,则天下浑沌。然而,佛法是要我们从有分别的执著心达到无分别的解脱心。 因为有分别所以有烦恼,有烦恼所以不离生死,不离生死所以在生死里流转不已;在生死里流转不已 ...
分类:    2018-5-15 15:24
禅修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学习效率
禅修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学习效率
当我们学习一样东西时,如果心力不能专一,注意力不能集中,则对所有的见闻觉知,都不可能在记忆中留下清晰的印象,学习效果不会很好。 例如:一张摄影用的底片,照第二次则出现画面重叠,照第三次即可能变成毕卡索 ...
分类:    2018-5-15 15:24
用智慧来化解脾气
用智慧来化解脾气
根据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台湾地区的人民非常容易生气,百分之五十的人每天都会生气,百分之六十的人每个星期都会生气,而他们最常生气的对象就是自己的家人。 生气的原因很多,有的是身体上的问题,有的是观念上的问 ...
分类:    2018-5-15 15:24
佛教徒如何过合理合法的感情生活
佛教徒如何过合理合法的感情生活
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亦即爱情、亲情和友情。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没有父母,也不可能没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教徒也应有个人的配偶。佛把众生称为有情,也就是说脱离以上三 ...
分类:    2018-5-15 15:24
凡是未出三界,都要读经修行
凡是未出三界,都要读经修行
一、读经自利利人 说到读经,就是在齐声诵经。所谓「经」,即是佛所说的法要;在佛教的三藏典籍中,「律」是佛所制的戒律,属于身口的行为规则;「论」则是佛弟子们对于佛法义理的思辨。读经可以令人生定、发慧;因 ...
分类:    2018-5-15 15:24
做事前先做好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做事前先做好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做事的时候,一定会有阻挠或遭遇困难和挫折。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性格,每个团体也有其团体的性质与风格,因此,当要结合许多人或团体共同促成一项活动时,就必须付出耐心。 做事要有耐心,首先要做好遭受挫折 ...
分类:    2018-5-15 15:24
如何调整常想换工作的心态
如何调整常想换工作的心态
在一些职场中,工作人员不断增加,但同时也有许多人员离职,流动率似乎很高。有时有人刚到一个新的单位没多久,就感觉不适应,原因不外乎工作量多、不适应新办公室的风气文化;但是也有人一做就好几年,觉得工作非常 ...
分类:    2018-5-15 15:24
心中有挂碍,要变第一也难
心中有挂碍,要变第一也难
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奥运转播,在一场游泳比赛里,有位俄国选手是世界纪录的保持者,在他的隔壁泳道是位日本选手。抵达终点的时候,以一秒之差,这位日本选手竟然战胜了俄国选手,成为新的世界泳王。后来,电视台访问这 ...
分类:    2018-5-15 15:24
禅修不能被「缠」住
禅修不能被「缠」住
现在社会上一窝蜂地禅禅禅,我倒有个隐忧,担心大家被缠住了。 我是在推广禅修,可是,假如大家对禅没有正确的认识,忽略了禅的健康面,而只重视禅修的效果,那可能会为社会带来一股歪风。任何事情一旦氾滥狂热,就 ...
分类:    2018-5-15 15:21
勿让「慢心」成为彼此的负担
勿让「慢心」成为彼此的负担
人几乎都有自负、自满的心,佛教称之为慢心,也就是自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的意思。这样的人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不是把别人看得过低,就是把自己看得过高,因此很容易伤害到他人,而成为彼此的负担。 人之所以会自负, ...
分类:    2018-5-15 15:21
不要被爱情冲昏了头
不要被爱情冲昏了头
要认识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好像愈来愈不容易,有个女孩子与男朋友交往七年,在订婚那天,男友跑了,才发现他早就结过婚了。请问法师,该如何培养识人之明? 我们从小就听过知人、知面、不知心,还有反复无常、阴沉险 ...
分类:    2018-5-15 15:20
「无常」即是「无我」
「无常」即是「无我」
一、无常是苦 佛法的基本观念是苦,因为无常所以是苦。一般的人不知道苦从那儿来,实际上苦有所谓的四苦或八苦。四种苦是基本的观念,乃指生、老、病、死。生并不是指出生,而是生存、生活;人在出生以后,于生存、 ...
分类:    2018-5-15 15:20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岂可轻言自杀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岂可轻言自杀
以佛教的立场来看,杀人的定义,包括杀别人与杀自己。无庸置疑,杀人不是慈悲的行为,佛教也不允许自杀,因为自己也是人;所以杀人犯罪,而自杀既不慈悲也无智慧,也是有罪。 为什么有些人会选择以自杀来作为解决问 ...
分类:    2018-5-15 15:20
佛教四圣谛的内容
佛教四圣谛的内容
苦谛的内容 无常变坏的依正二报,使众生造业受苦。世间法就是无常的,不断在变化,中国的《易经》称它为「生生不已」,在佛法则是「生灭不已」。因为在生的同时,已经有了灭的、坏的现象,事实上,生灭是一体的两面 ...
分类:    2018-5-15 15:20
如何才是开悟
如何才是开悟
一、无心可安即可开悟 有一个相当著名的公案: 禅宗的二祖慧可向初祖达摩请法云:诸佛法印,可得闻乎?达摩云:诸佛法印,匪从人得。 慧可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达摩说:将心来与汝安。慧可遍寻不见心,便说:觅 ...
分类:    2018-5-15 15:20
逆境要忍,顺境更要忍
逆境要忍,顺境更要忍
现代人往往火气很大,因此整个社会总是弥漫著一股暴戾之气,而这种瞋心,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无明火」。 人之所以起瞋心,是由于个人的欲望、贪爱不能得到满足;或是虽然得到了,但又失去了。因为非常在乎自我,所以 ...
分类:    2018-5-15 15:20
知福惜福才能做心灵环保
知福惜福才能做心灵环保
除了少数的人,恐怕连环保这个名词与观念,都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外,多半的人都知道环保这个名词,并且知道我们生存的环境已经有了问题。透过各种各类的讯息,我们知道台湾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生活环境的质量也愈来愈 ...
分类:    2018-5-15 15:20

站内搜索|论坛|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护持网站|关于本站|度生网

GMT+8, 2025-10-16 05:21 , Processed in 0.256101 second(s), 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