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生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搜索
度生网 网站首页 法师讲法

法师讲法

享福未必真的有福
享福未必真的有福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因果的观念。事实上,种瓜未必会得瓜,种豆未必一定得豆,为什么?因为如果那颗瓜子本身都没有成熟,种下去以后,不施肥,不浇水,不给它阳光,那么这颗瓜子即使种下去,也不会得瓜。 但 ...
分类:    2018-5-15 15:19
如何使人相信三世因果
如何使人相信三世因果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通常认为,若要了解三世因果,必须借宿命通知道过去,用天眼通知道未来,才能亲见三世因果。其实,这是似是而非的观念。 所谓三世,是指时间上的过去、现在、未来 ...
分类:    2018-5-15 15:19
禅师是如何用功的
禅师是如何用功的
有人问大珠慧海禅师是怎么用功的,他答道:饥来吃饭困来眠。对方说:大家都是这样的啊!那他们都跟你一样用功吗?大珠禅师说:不同。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 这句禅语的本意是说,该怎 ...
分类:    2018-5-15 15:19
学做忍辱负重的出家人
学做忍辱负重的出家人
从行者身分而成为沙弥,有落发剃度的仪式,但落发并不等于升级或升等,而是象征将以前种种的得意、荣耀或失意、挫折,全部放下,也就是剃除对自我执着的烦恼,如自卑、自怜、自傲、自慢等。 一般人总是对种种得意、 ...
分类:    2018-5-15 15:18
拜佛有三层意义
拜佛有三层意义
一般人拜佛,多为追求财势名位及健康等利益,但是,有所求的拜佛,不能算是修菩萨行,故对人格的成长亦无助益,甚至还有鼓励人去投机取巧,走偏锋的负面作用。修行的拜佛,则有三层意义:1.忏悔罪过,2.修持禅定,3. ...
分类:    2018-5-15 15:18
如果选择逃避,问题永远都解决不了
如果选择逃避,问题永远都解决不了
一位和尚问洞山良价禅师:「寒暑来的时候,要躲到那里去?」禅师回答:「你何不躲到没有寒暑的地方去呢?」那和尚又问:「那里是没有寒暑的地方?」禅师答道:「就是冷起来冷死你这个和尚,热起来热死你这个和尚的地 ...
分类:    2018-5-15 15:18
如何做佛事
如何做佛事
所谓佛事是学佛之事,弘扬佛法之事,主要物件是人。课诵、闻法、讲经、布施、持戒、修定、八正道和六波罗蜜,都是佛事。 但是在中国一般的民间生活中,并没有做佛事的观念。通常只是在亲友或眷属亡故之后,才想要为 ...
分类:    2018-5-15 15:18
在家居士可以批评出家人的过失吗
在家居士可以批评出家人的过失吗
我们首先应当承认,中国的佛教,尤其是在近世以来,根本是谈不上律制的。所以僧人少有如律而行的,俗人(在家佛子)也就更不懂得律制了。 僧人多不崇律,生活仪节不能没有失措之处;俗人不知律规,见到僧人的不顺眼 ...
分类:    2018-5-15 15:18
了生脱死的门径——八关斋戒
了生脱死的门径——八关斋戒
第一节 什么是六斋日 八关斋戒,是俗人在每月的六斋日受持的。前面说过,阴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以及月底的最后两日,便是六斋日。 不非时食,是印度的内外道通行的,六斋日也是印度的内外道共同守持的。 ...
分类:    2018-5-15 15:18
实话实说比吹嘘更容易得到工作机会
实话实说比吹嘘更容易得到工作机会
有人认为我们处在公关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时间很短暂,无法再像传统社会一样,有时间慢慢深入认识每个人,所以很需要多做自我公关,大力推销自己。也就是要多展现自己的优点让别人知道,如果自己的条件不够好,还 ...
分类:    2018-5-15 15:18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是何含义
问: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是不是说,你有什么念头,就有什么现象与之相应;如果什么念头也没有,现象也就无从生起呢? 圣严法师答:这两句话是《大乘起信论》中的名句,也可说是佛教的唯心论,其义理相当深奥 ...
分类:    2018-5-15 15:17
念佛经常出现瑞相,不一定很好
念佛经常出现瑞相,不一定很好
念佛法门是属于有相的。《观无量寿经》的出现,就是因为释迦世尊时代的恶王阿阇世,篡夺王位,幽禁他的父王频婆娑罗及母后韦提希。韦提希在被幽禁处,祈祷释迦世尊前来慰问说法,释尊应其所感,而以神通于韦提希夫人 ...
分类:    2018-5-15 15:17
化缘并非募捐那么简单
化缘并非募捐那么简单
化缘一词,本极庄严,比如释迦世尊,是为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此一因缘,即为化缘,即为化度众生的因缘;教化众生,度过生死大海,便是化缘。如来入灭之时,还说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 ...
分类:    2018-5-15 15:17
在生活和职场中要做到口和无诤
在生活和职场中要做到口和无诤
生活和职场里难免有不少纷争,但如果能掌握六和敬的口和无诤观念,是可以避免的。 不论是僧团或是其他团体,想要做到口和,说话用语就要谨慎小心,要经常使用敬语、爱语、勉励语或同情语,如果能够时常如此用语,你 ...
分类:    2018-5-15 15:17
当心平静下来,头脑也会清楚一些
当心平静下来,头脑也会清楚一些
观世音菩萨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在好几部重要的经典里,都可以看到佛陀在介绍观世音菩萨,譬如:《法华经》的〈普门品〉、《楞严经》中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以及《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还有大家常诵的《 ...
分类:    2018-5-15 15:16
越慈悲的人就越有智慧
越慈悲的人就越有智慧
聪明的人,不一定智慧。真智慧一定少烦恼。但只有深入他人内心世界,关怀对方,才能得到真智慧。 通常,人有三种生命:一种是肉体的生命,它是由母亲怀胎十月所生;第二种是历史的生命;第三种是智慧的生命。 短短几 ...
分类:    2018-5-15 15:11
如何看待你家的小菩萨
如何看待你家的小菩萨
以佛教而言,家庭即是弘法利生的基础,家庭成员关系的和乐、家庭教育的成功,便能提升个人品质,进而达到净化社会的目的。 不过,这几年台湾的社会转型快速,每个人在日常的食衣住行中,时时都要面对多元、混乱的社 ...
分类:    2018-5-15 15:11
怨天尤人只会让自己更痛苦
怨天尤人只会让自己更痛苦
有一天我去法鼓山工地踏勘地形,一路上都有带刺的藤、树,稍微一碰就会被刺。 人们总是埋怨说被刺刺到了,这不公平,应该反过来说我碰了刺,把刺碰伤了。刺长在哪里并没有要刺人,是因为人不小心,才会被碰到。世界 ...
分类:    2018-5-15 15:11
因打坐而使四大五脏发病的原因
因打坐而使四大五脏发病的原因
因打坐而使四大五脏发病的原因共有四种:第一、心态不正。第二、方法不明。第三、饮食不调。第四、动静失调。四大是地、水、火、风,五脏是心、肝、脾、肺、肾。 第一、心态不正:是提因有所求或有所惧而来打坐。譬 ...
分类:    2018-5-15 15:10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那么,点出「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之后,为什么接下来却先解释「无相」、接着「无念」、最后「无住」?因为虽然我们希望达成无念,但是着手的时候,一下子就教你无念,这可能性不大。 譬如六祖惠能教惠明 ...
分类:    2018-5-15 15:10
心量要大而自我要小
心量要大而自我要小
做更大的事业、追求更大的荣誉、赚更多的钱,每个人都想让全世界知道自己。 人生的烦恼、人际的冲突,根源皆在此。 唯有反其道而行,烦恼才能真正解脱 通常人都只看到自己,看不到他人。任何的思绪都是围绕著个人打 ...
分类:    2018-5-15 15:10
临终助念的方式
临终助念的方式
人在世间,如自己平时尚未修行到生死自主的程度,或根本不曾修行也不知道要修行,到临命终时都需要他人帮忙助念,那是依靠阿弥陀佛本愿力的加持以及助念者的功德力量相扶助所共同产生的功效。助念的方式可分成两个段 ...
分类:    2018-5-15 15:10
本来都是佛,现在为什么是众生呢
本来都是佛,现在为什么是众生呢
王阳明先生说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话是从佛学里来的,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心量与佛并无差别,为何众生不是佛?乃因众生有烦恼,烦恼去了,众生就是佛。也许有人问: ...
分类:    2018-5-15 15:10
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
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
有僧人问夹山善会禅师:祖意和教意是前人所立,和尚为什么说没有这些东西?夹山说:三年不食饭,目前无饥人。僧人又问:既无饥人,我为什么无法开悟?夹山即示一颂: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长舒两脚睡,无伪亦无真 ...
分类:    2018-5-15 15:10
子真牧牛
子真牧牛
石巩慧藏禅师随马祖道一禅师出家修行,一日在厨房工作,马祖问:你在做什么?石巩答:牧牛。马祖再问:怎么牧?石巩说:一回入草去,便把鼻孔拽来。马祖曰:子真牧牛。 石巩禅师出家前是个打猎的粗人,追随马祖之后 ...
分类:    2018-5-15 15:10
到山下做水牯牛
到山下做水牯牛
南泉普愿禅师辞世前,门下问:和尚去世之后将往何处?南泉答:山下做一头水牯牛去。僧人说:我也随你去,可以吗?南泉云:你如果随我去,就必须衔一茎草来。 这是师徒二人的对答。师父说他死了之后将到山下做一条大 ...
分类:    2018-5-15 15:10
生命存在,究竟有何意义
生命存在,究竟有何意义
「生命存在,究竟有何意义?」许多人在一生之中,会不断叩问这个生命大题,且在不同的历程,会有不同的问寻方式。例如不少年轻人会选择从哲学观点切入,试图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而在存在的疑惑生起之后,也会急切 ...
分类:    2018-5-15 15:10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六祖坛经》有一句话说: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意思是说只要你心中没有是非之心,或是没有这个人不好!、那个人不好!的念头,你的烦恼就没有了。 因为烦恼是由我们的分别心所产生的,认为这个不好、那个不好, ...
分类:    2018-5-15 15:10
常起瞋心如同慢性自杀
常起瞋心如同慢性自杀
大家都知道瞋是心中火,不但对自己不好,对别人也不好,常起瞋心就如同慢性自杀一样,所以都希望能好好控制自己的脾气。 然而,勉强控制瞋恨心的结果,反而会愈控制,就愈瞋恨自己,因为你会发现根本没有办法控制自 ...
分类:    2018-5-15 15:09
判断是否为明师的四依法
判断是否为明师的四依法
韩愈曾经说过:术业有专攻。因此,学习任何法门都应该选择有专精独到功力的明师,不论做学问、学艺和学佛,其道理都是相通的。虽然明师未必出于明师之门,明师门下也未必出高徒,但是追随明师,至少不会指错方向、教 ...
分类:    2018-5-15 15:09

站内搜索|论坛|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护持网站|关于本站|度生网

GMT+8, 2025-10-16 05:18 , Processed in 0.254157 second(s), 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