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生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搜索
度生网 网站首页 法师讲法

法师讲法

学得跟佛一样才叫学佛
什么叫学佛?学佛就是向佛学习。佛在经上教给我们做的,我们一定认真努力去做;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一定要听话,不但身不能做,念头都不可以有,这才叫学佛。 学佛要有智慧,智慧从哪里来?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 ...
分类:    2018-5-23 16:42
整个身心托付给阿弥陀佛
蕅益大师说的这两句话,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我现在心很乱,妄念很多,没办法,怎样恢复清净平等?就用念佛的方法。有人说,我不念好像没事,愈念愈乱。这你不要害怕,为什么愈念愈乱?念,发现你的念头杂念 ...
分类:    2018-5-23 16:42
做个真正的三宝弟子
世出世法里头,亲近三宝是大福德之人,也是大智慧之人。可是三宝在今天的世间衰微了,衰微在只有形式的三宝,没有实质的三宝。诸位要晓得,实质的三宝才管用,我们才能真正得福慧。 觉、正、净是实质的三宝,佛法僧 ...
分类:    2018-5-23 16:42
不要用轮回心来学佛
自私自利的心、名利心、贪嗔痴慢的心,我们把它总合起来,讲一个名词,叫轮回心。你为什么会搞六道轮回?原因就是这个。天天在造轮回的因,你怎么能脱离轮回的果报?用轮回心来学佛,还是造轮回业。不过佛法是善法, ...
分类:    2018-5-23 16:42
搞名闻利养,可以不必去
《隐逸传》里头这些人他们什么都不做,他们所表的这个功德非常之大,就是不争不求。不是没有能力,有能力争而不争,有智慧去求不求,这才了不起,他是社会上一个定心丸。 一生喜欢过田园生活,自己耕一点地,有一点 ...
分类:    2018-5-23 16:42
不求往生,怎么能不堕三途
现在讲民-主自由,人人自由,人人民-主,谁也不服谁,所以社会乱,人过得很辛苦,没有幸福可言。一生忙忙碌碌,到死不知道为什么,糊里糊涂过一辈子,这是今天的悲哀。 一定要知道,幸福、美满与贫富贵贱不相干,与 ...
分类:    2018-5-23 16:42
学佛从哪里学起
儒家教学,孔老夫子教学四个科目,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是言语,第三是政事,第四是文学,德行摆在第一。 佛菩萨教化众生,也把德行摆在第一,第一是什么?戒律。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嘱咐后世的学生以戒为师,戒就 ...
分类:    2018-5-23 16:42
真发菩提心的十种现象
第一,「亲近善友」。在他人生观里面,是善友第一亲。父母生我的是肉身,身命,善友生我法身慧命,我们自己的法身慧命要靠善友;他乐意亲近善知识,他不愿意离开善知识,这是第一个现象。 今天唯一的途径,只有凭善 ...
分类:    2018-5-23 16:42
忘我才是上善
佛在《阿弥陀经》上告诉我们,极乐世界是上善之人俱会一处,所以咱们得修上善。上善是什么?忘我,有我不是上善。 在日常生活当中,尽量学习不为自己,对自己来讲,一切随缘,什么都好,不执着、不分别、万缘放下, ...
分类:    2018-5-23 16:42
主修一定是念佛
古德教人老实念佛,这四个字一点都不错。什么叫老实?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不起一个妄念,不打一个妄想,这个重要。 三时系念是附带的,主修一定是念佛!一定要求往生,真正往生你就成佛了,你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
分类:    2018-5-23 16:41
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我们帮助别人,绝不能有个图报答的心!如果说帮助别人,希望将来人家怎么报答我,给诸位说,这就落在有漏善里面,你所得到的是三界有漏的福报。 修道之人修的是个清净心,施恩还望着报答,这个心就不清净。施恩还望 ...
分类:    2018-5-23 16:38
孝养父母的三个层次
行孝道是个大问题,不但是修行证果的重要问题,也是世间做人的根本问题。 一、细心照顾父母的饮食起居--基本的行孝 父母的衣食起居,一定要细心去照顾,要了解父母生活的习惯、爱好,以及身体健康的状况,才能照顾的 ...
分类:    2018-5-23 16:38
能不能往生,自己想想就知道
一个人到临命终的时候,他眼睛看不见了,眼识没有了,眼识先舍掉;耳朵也听不见了,耳识也舍掉,乃至于鼻舌身,第六意识也没有分别了,第七识这时候也没有执着了,统统舍掉。 当第六意识、第七识不能控制的时候,剩 ...
分类:    2018-5-23 16:37
黄念祖老居士的往生榜样
《无量寿经》过去讲过十遍,遍遍不一样,这一次我们采取黄念老的批注。他写这个批注我很感动,真叫一心一意,求得三宝的加持。在那样困境之下,他能找到一百三十多种参考书,我很惊讶。身体不好,病很重,在这种情况 ...
分类:    2018-5-23 16:37
寿命长短差别,皆是宿业所感
《会疏》曰:如八大地狱及长寿鬼云『或长』。如飞蛾蜉蝣等云『或短』。其中寿命无量差别,皆是宿业所感。 长寿鬼长命,飞蛾、浮游短命。其中寿命无量差别,皆是宿业所感,这个寿命长短从哪里来的?是过去生中造的业 ...
分类:    2018-5-23 16:37
把烦恼伏住
佛法的修学是修觉正净,佛法所求是无上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总要记住。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修的觉正净,就是求的无上正等正觉。 无上菩提从哪里求?要从自己内心里面去求,外面是求不到的, ...
分类:    2018-5-23 16:37
我想他不想
现在我们居住的地球灾难频繁,有人来告诉我,无故被杀害的畜生,怨气很重,这种怨气造成很不好的磁场,这个磁场扰乱了我们的思惟;换句话说,不知不觉我们会做错事情,会有犯罪行为会伤害别人、伤害社会,严重的会造 ...
分类:    2018-5-23 16:37
转嫉妒心为随喜
在团体里面,最显著的烦恼、习气就是「嫉妒」。哪个人没有嫉妒心?说「我没有嫉妒心」,那个人就不是凡夫了。只要是凡夫,就绝对有嫉妒心,即使是出家人也不例外。隋、唐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是佛法极盛的时代,六 ...
分类:    2018-5-23 16:37
这一生就可以脱离苦海
现在人很少接触圣贤教育,生活在这个世间非常之苦无论你是富贵人,或是贫贱人,你没有办法脱离苦海。苦海是什么?迷惑颠倒、造业。现在社会人心不好,所想的、所做的,全是造六道轮回因,怎么能脱离苦海?众生业力不 ...
分类:    2018-5-23 16:37
不怀疑不动摇
我们肉眼凡夫,看到人家一心念佛不在意,以为这没什么了不起;诸佛菩萨看到这个念佛人,都会肃然起敬,为什么?因为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看看这个人马上就要成佛,阿弥陀佛与诸圣众都来接引,怎么不尊敬他? 念佛是 ...
分类:    2018-5-23 16:37
法布施的重要
现在世间难民很多,他们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没有居住的房子,迫切需要财布施,社会上不少慈善事业家都已经在做。但是众生为什么会遭这些苦难,这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佛知道苦乐的根源,众生不知道。苦从什么地方来 ...
分类:    2018-5-23 16:37
随分随力,成人之美
人不能不觉悟,一定要想到:我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学佛这才明白:我来到这个世间,是来学佛的,是来弘法的。 佛菩萨住世干什么?不是弘法就是护法,没有别的事情。生命不要紧,慧命要紧;利益自己的不要紧,利益众 ...
分类:    2018-5-23 16:37
他不如我,为什么他在我上面
六度第三个「忍辱」。辱是特别为中国人说的。 中国古人对于耻辱看得非常重,古书里面我们看到,「士可杀不可辱」。士是什么?用现在的话说,知识分子、读书人。读书人杀头他不怕,你置他于死命他不在乎,你要是侮辱 ...
分类:    2018-5-23 16:36
放不下只因把假当真
我们为什么放不下?放不下的原因,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你放不下,你把这都当真的,不知道宇宙之间所有现象是假的。 佛的比喻说得好,梦幻泡影,是一场梦,梦里好像是有,醒过来什么都没有,没有一样是真的, ...
分类:    2018-5-23 16:36
初学佛最重要的是什么
问:对于初学最重要的是什么? 净空法师答:三皈、五戒、十善,普遍的来讲,这是对初学的。真正想在这一生成就,想脱离六道轮回,想证得一真法界,就是《观无量寿佛经》讲的净业三福,要从这个地方下手。净业三福, ...
分类:    2018-5-23 16:36
六种生病的原因
前边我们学过业病,《摩诃止观》里说的好,它说众生的病,病因有六种,我们要把这六种搞清楚: 一、四大不顺。 四大是讲物质的身体,没照顾好。四大要调和,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要符合它的标准,过多、过少都会得 ...
分类:    2018-5-23 16:36
佛号伏淫心
六道凡夫,每个人的烦恼习气不相同,有人爱财,有人贪名,有人好色。好色的念头是淫心。淫心是我们罪业的根源,诸位要晓得,世间许多的罪业都从这里生的。世间人常讲业障深重,这就是业障的根源。 《楞严经》上讲, ...
分类:    2018-5-23 16:36
以此为方向,就不容易堕在魔道
末法时代修行,法弱魔强,我们必须有能力辨别。什么是魔障?其实魔障不在外面,魔障就是自己的烦恼、习气。 佛在《八大人觉经》上讲四种魔: 第一、五阴魔。五阴是色、受、想、行、识。 第二、烦恼魔。 第三、死魔。 ...
分类:    2018-5-23 16:36
化情执为慈悲
凡夫的爱不离情执,所以他苦。诸佛菩萨的大爱,大慈大悲,这里头没有情执,所以他没有苦。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我们要能够转过来,化情执为智慧。 佛菩萨的爱是真诚的、清净的、平等的、智慧的,佛为了怕一般人对这个 ...
分类:    2018-5-23 16:36
学佛一定要用真诚心
学佛一定要用真诚之心,不欺骗自己,不欺骗别人,要真、要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从早到晚,生活处事待人接物,我们一定要用真心、诚心。 佛菩萨跟我们什么地方不一样,实在讲,就是用心不一样。处事待人接物这 ...
分类:    2018-5-23 16:36

站内搜索|论坛|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护持网站|关于本站|度生网

GMT+8, 2025-10-18 09:19 , Processed in 0.206272 second(s), 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