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生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搜索
度生网 网站首页 法师讲法

法师讲法

圣严法师:信佛学法敬僧
「佛」,是觉悟的意思;也是指大彻大悟、自觉又能觉他、圆满彻底觉悟的圣者,尊称为「佛宝」。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到目前为止只有释迦牟尼佛一个人成佛。释迦世尊是佛教的教主,二千六百年前,诞生于现在位于印度与 ...
分类:    2018-5-20 22:49
圣严法师《心无挂碍》
菩萨因为已到无所求无所得的程度,那是依靠般若波罗蜜多的力量所致。由于般若的空慧,已将一切自我的执著扫荡清净,自心即是清净的智慧,等同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的佛心,等虚空遍法界,无处不照,亦无痕迹,正如《金刚 ...
分类:    2018-5-20 22:46
圣严法师《办公室的沟通智慧》
在纷乱的环境中,如何把心静下来?假使办公室里突然有人出言不逊,冒犯了您,这时该怎么回应? 我们首先要理解,环境永远是混乱与变动的。那什么是不混乱呢?只要变动是有秩序的、有规则的,就不算是混乱了。「乱」 ...
分类:    2018-5-20 22:44
圣严法师《回到自己身上》
佛陀曾经对骂人者有两个比喻:一个象是仰面对天吐唾,结果掉下来,弄脏自己的脸。另一个是像逆著风扫地,扬起的灰尘,会飞回自己的身上。 口出恶言往往只会自害害人。譬如恶言骂人,用粗鲁话伤人,其实在损伤他人的 ...
分类:    2018-5-20 22:41
圣严法师《天下有五难》
佛言:天下有五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制命不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 这一章讲天下有五难。 「贫穷布施难」,自己很穷,还要布施,很难。有一则贫女点灯的故事:一个乞丐婆,什么都没有,拿破碗求到半 ...
分类:    2018-5-20 22:39
圣严法师《赶而不急》
有个弟子曾经问我:『师父,我很积极,可是我也很急,因为我总是想用很短的时间做很多事。每次一件事还没做完,就老想着下面那件事。』 我说:『你做着这个,又想着下面那个,当然急了。因为你的心根本没有放在你正 ...
分类:    2018-5-20 22:37
圣严法师《竞争与较量大不同》
一般人所了解的竞争,就是要把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抢夺过来,让它变成自己的,但这是「动物性的竞争」。人类的竞争应该是:如果自己没有,就要另外想合理的办法拥有,而不是去抢夺别人的努力成果;非但如此,还 ...
分类:    2018-5-20 22:35
圣严法师《爱语》
圣严法师《爱语》
佛教有一个名词叫「爱语」,意思是指慈爱的语言、态度与表情。也就是能够把自己内心想要对人表示的关怀、体贴和勉励,透过语言、表情,或手势等肢体行为表现出,象是点头、微笑,这些动作,都可以算是「爱语」。 爱 ...
分类:    2018-5-20 22:32
圣严法师《观自在菩萨》
菩萨 菩萨是发了菩提心,以慈悲广度众生的人。菩萨不自私、不为自己考虑;广度众生是为了成就佛道,并且感谢众生而不求回报;鼓励众生努力行善,自己也参于其中,才是真正的菩萨。 一个禅的修行者必须先发菩提心,修 ...
分类:    2018-5-20 22:30
圣严法师《不上进的借口》
许多人误解不执著的真义,把它当成不上进的借口,人家往上爬,自己不一定要往上爬。例如有人得意洋洋地说:「做董事长有什么了不起,他吃饭睡觉,我也一样吃饭睡觉。」 人人都在努力求进步,自己却自暴自弃,还说是 ...
分类:    2018-5-20 22:28
圣严法师《苦修》
编按:许多禅师的法名与高山、雪有关,这是因为禅师通常会选择严寒的环境修行,来坚定自己的意志。相较之下,今日我们的修行环境较祖师舒适,如果我们把祖师这种苦修的精神作为标准,会永远感到惭愧,激发自己见贤思 ...
分类:    2018-5-20 22:26
圣严法师《为什么要生气》
佛法认为,「贪、瞋、痴」是我们人类的三种根本烦恼,称为「三毒」。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避免起瞋心,只不过有一些人是瞋恨在心里,没有表现出来罢了。 可是有一些人往往会把心中的瞋恨从身、口的行为中发作出 ...
分类:    2018-5-20 22:23
圣严法师《持诵观音圣号的法门》
观音菩萨的法门一共涵纳七个法门,至深的是《楞严经》的耳根圆通法门,以及《心经》的照见五蕴皆空法门,那么,初入门时,行者是否应该由浅入深的渐次修行呢? 一、 根性决定法门 不一定。须看根性,依个人不同的善 ...
分类:    2018-5-20 22:21
圣严法师《天堂、地狱一念间》
一位太太来到农禅寺,向我抱怨她的孩子难以管教,而引用佛经说:家庭真如牢狱。 我劝慰她说:那要看你以什么样的角度来看你的家庭了,如以情结的纠缠或恩怨的牵扯而言,家庭的确如牢狱;如能将家中的老老少少,都当 ...
分类:    2018-5-20 22:19
圣严法师《如何认清自己》
问:想请教一个说来简单,却很难做到的问题,那就要如何认清自己? 答:在我指导修行时,「认清自己」的层次分为自我肯定、自我成长和自我消融。三个层次。自我肯定是先肯定自己缺点,大多采取隐瞒、掩盖或不愿检讨 ...
分类:    2018-5-20 22:17
圣严法师《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我说我回到美国,回到台湾,却不知道向何处是回?又向何处是去?应该回到哪个地方?又去到哪个地方?因为我原来是从哪里来都不知道,岂能知道我该回到哪里去呢?没有一个地方我可以去,亦没有一个是我原来的地方。就 ...
分类:    2018-5-20 22:14
圣严法师《不要再射自己一箭》
《心经》教人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但是当你被最亲爱的人背叛时,恐怕就空不了。 这时,你不要想说该不该原谅对方,应该反过来想,如果说我不能够五蕴皆空,那我就会受苦受难了,这样做实在是划不来。 佛经 ...
分类:    2018-5-20 22:12
圣严法师《尊重他人,和敬为先》
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我哥哥从上海带了一串香蕉回家。因为路途遥远,香蕉皮已经发黑,但因我年纪最小,所以分到完整的一根,我吃了一口觉得真好吃,又甜又香,从来没有吃过这么美味的东西! 那时我心里想:学校里的 ...
分类:    2018-5-20 22:10
圣严法师《装出来的自信靠不住》
有些人看起来很有自信,或是自认为很有自信,但这种人未必有真才实学,可能只是表现得好像很能干、很有才能的样子。要不然就是因为有人在背后为他撑腰;甚至是只因为有财有势。 可是这些都不能做为信心的来源,因为 ...
分类:    2018-5-20 22:07
圣严法师《珍惜因缘》
从禅的立场来解释,生命是时间加上空间的活动,在时间的过程之中移动,在空间的范围之内变化,时间加空间,觉得有个「我」的存在,这就是生命。因此,生命似乎是一桩不可捉摸的事,其实不然。生命是一个事实,它是可 ...
分类:    2018-5-20 22:05
圣严法师《有什么烦恼放不下》
曾经有两位泰国比丘来我们的中华佛学研究所读书,才刚大学毕业,非常年轻,分别出家一年半到两年,讲话的态度很安详、有威仪,予人一种稳重、安定的感觉。 他们的威仪是用修行的方法养成的,平日就练习著,一层又一 ...
分类:    2018-5-20 22:03
圣严法师《服务奉献种福培德》
过去有一位高僧,因为没有供养、也没有信徒,心中非常苦恼,他就问另一位老和尚:「像我这样没有人供养的人,将来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位老和尚就告诉他:「这样好了,春夏交替的时候,你就脱了衣服到草丛里打坐,如 ...
分类:    2018-5-20 22:01
圣严法师《面对逆缘步步踏实》
记得我第一次讲经时只有十三个人听,都是福严精舍的学生。那次是在新竹居士林讲《梵网经菩萨戒本》,本来是居士请我去讲经的,但很奇怪,第一天、第二天过了,渐渐地那些居士就不来了。因为当时我借住在福严佛学院, ...
分类:    2018-5-20 21:58
圣严法师《我正在学习》
当你在做义工时,得到的不一定都是赞美,很可能也会听到批评的声音,说:这个人做事怎么笨手笨脚的? 这时候你应当说:对不起!我正在学习。 也可能有人埋怨你、批评你、指责你,或是对你不满意。在这种情况下,你不 ...
分类:    2018-5-20 21:56
圣严法师《苦报与福报》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是生活得最愉快、最丰富,也是最懂得生活的人,所以也是最有大福报的人。 一般人以为有财产、名利、权力的人,才是有大福报,其实有智慧才真有大福报,没有智慧的福报,足以使人痛苦、烦恼,所 ...
分类:    2018-5-20 21:54
圣严法师《照见五蕴皆空》
智慧不产生作用时,菩萨和众生是一样的;智慧产生作用时,对菩萨自己来讲是断除一切烦恼,对众生来讲是菩萨普度一切众生。 智慧的产生分成四个层次:闻、思、修、证。首先要听闻佛法及修行的方法,以正知正见作为指 ...
分类:    2018-5-20 19:29
圣严法师《柳暗花明又一村》
默照是一种禅修的方法,平常生活也可以用:「照」是清楚知道发生甚么事,「默」是不要有回应。 人在风平浪静时,可以气定神闲,一旦遇到折磨你、找你碴的人,你还能够说,我默、我照吗?恐怕不行。 这时要用智慧处理 ...
分类:    2018-5-20 19:29
圣严法师《悲智双运破除烦恼》
有一次我去爬山,遇见有人带著一只狗,狗看到我这个老和尚,也许是陌生吧,就对著我猛吠,一面虚张声势,一面又害怕地往后退,身体不停颤抖,因为它不曾见过身著僧服的出家人,便起了烦恼。为了安抚这只狗,我轻声地 ...
分类:    2018-5-20 19:29
圣严法师《有聚有散才能成长》
俗话说:「天若有情天亦老」,可见爱情、友情、亲情虽然能带给我们很多的温暖,却也充满痛苦的催折,尤其是生离死别时,更是让人痛苦。因此有人以为,只要将情感斩断,就再也不会痛苦了!然而如同佛所说,众生都是「 ...
分类:    2018-5-20 19:29
圣严法师《尽闻不住,觉所觉空》
「闻尽」与「尽闻」是同样的意思,是指闻与所闻都已尽了。「尽闻不住」则是不住于「闻所闻尽」的层次,再进一步,便是「觉所觉空」。 「闻所闻尽」在声闻乘的阿罗汉来讲,是已经从五蕴得到解脱,不再受身心环境的困 ...
分类:    2018-5-20 19:28

站内搜索|论坛|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护持网站|关于本站|度生网

GMT+8, 2025-10-16 23:43 , Processed in 0.243519 second(s), 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