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生网 网站首页 法师讲法圣严法师

圣严法师

勿让「慢心」成为彼此的负担
勿让「慢心」成为彼此的负担
人几乎都有自负、自满的心,佛教称之为慢心,也就是自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的意思。这样的人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不是把别人看得过低,就是把自己看得过高,因此很容易伤害到他人,而成为彼此的负担。 人之所以会自负, ...
2018-5-15 15:21
不要被爱情冲昏了头
不要被爱情冲昏了头
要认识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好像愈来愈不容易,有个女孩子与男朋友交往七年,在订婚那天,男友跑了,才发现他早就结过婚了。请问法师,该如何培养识人之明? 我们从小就听过知人、知面、不知心,还有反复无常、阴沉险 ...
2018-5-15 15:20
「无常」即是「无我」
「无常」即是「无我」
一、无常是苦 佛法的基本观念是苦,因为无常所以是苦。一般的人不知道苦从那儿来,实际上苦有所谓的四苦或八苦。四种苦是基本的观念,乃指生、老、病、死。生并不是指出生,而是生存、生活;人在出生以后,于生存、 ...
2018-5-15 15:20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岂可轻言自杀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岂可轻言自杀
以佛教的立场来看,杀人的定义,包括杀别人与杀自己。无庸置疑,杀人不是慈悲的行为,佛教也不允许自杀,因为自己也是人;所以杀人犯罪,而自杀既不慈悲也无智慧,也是有罪。 为什么有些人会选择以自杀来作为解决问 ...
2018-5-15 15:20
佛教四圣谛的内容
佛教四圣谛的内容
苦谛的内容 无常变坏的依正二报,使众生造业受苦。世间法就是无常的,不断在变化,中国的《易经》称它为「生生不已」,在佛法则是「生灭不已」。因为在生的同时,已经有了灭的、坏的现象,事实上,生灭是一体的两面 ...
2018-5-15 15:20
如何才是开悟
如何才是开悟
一、无心可安即可开悟 有一个相当著名的公案: 禅宗的二祖慧可向初祖达摩请法云:诸佛法印,可得闻乎?达摩云:诸佛法印,匪从人得。 慧可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达摩说:将心来与汝安。慧可遍寻不见心,便说:觅 ...
2018-5-15 15:20
逆境要忍,顺境更要忍
逆境要忍,顺境更要忍
现代人往往火气很大,因此整个社会总是弥漫著一股暴戾之气,而这种瞋心,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无明火」。 人之所以起瞋心,是由于个人的欲望、贪爱不能得到满足;或是虽然得到了,但又失去了。因为非常在乎自我,所以 ...
2018-5-15 15:20
知福惜福才能做心灵环保
知福惜福才能做心灵环保
除了少数的人,恐怕连环保这个名词与观念,都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外,多半的人都知道环保这个名词,并且知道我们生存的环境已经有了问题。透过各种各类的讯息,我们知道台湾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生活环境的质量也愈来愈 ...
2018-5-15 15:20
享福未必真的有福
享福未必真的有福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因果的观念。事实上,种瓜未必会得瓜,种豆未必一定得豆,为什么?因为如果那颗瓜子本身都没有成熟,种下去以后,不施肥,不浇水,不给它阳光,那么这颗瓜子即使种下去,也不会得瓜。 但 ...
2018-5-15 15:19
如何使人相信三世因果
如何使人相信三世因果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通常认为,若要了解三世因果,必须借宿命通知道过去,用天眼通知道未来,才能亲见三世因果。其实,这是似是而非的观念。 所谓三世,是指时间上的过去、现在、未来 ...
2018-5-15 15:19
禅师是如何用功的
禅师是如何用功的
有人问大珠慧海禅师是怎么用功的,他答道:饥来吃饭困来眠。对方说:大家都是这样的啊!那他们都跟你一样用功吗?大珠禅师说:不同。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 这句禅语的本意是说,该怎 ...
2018-5-15 15:19
学做忍辱负重的出家人
学做忍辱负重的出家人
从行者身分而成为沙弥,有落发剃度的仪式,但落发并不等于升级或升等,而是象征将以前种种的得意、荣耀或失意、挫折,全部放下,也就是剃除对自我执着的烦恼,如自卑、自怜、自傲、自慢等。 一般人总是对种种得意、 ...
2018-5-15 15:18
拜佛有三层意义
拜佛有三层意义
一般人拜佛,多为追求财势名位及健康等利益,但是,有所求的拜佛,不能算是修菩萨行,故对人格的成长亦无助益,甚至还有鼓励人去投机取巧,走偏锋的负面作用。修行的拜佛,则有三层意义:1.忏悔罪过,2.修持禅定,3. ...
2018-5-15 15:18
如果选择逃避,问题永远都解决不了
如果选择逃避,问题永远都解决不了
一位和尚问洞山良价禅师:「寒暑来的时候,要躲到那里去?」禅师回答:「你何不躲到没有寒暑的地方去呢?」那和尚又问:「那里是没有寒暑的地方?」禅师答道:「就是冷起来冷死你这个和尚,热起来热死你这个和尚的地 ...
2018-5-15 15:18
如何做佛事
如何做佛事
所谓佛事是学佛之事,弘扬佛法之事,主要物件是人。课诵、闻法、讲经、布施、持戒、修定、八正道和六波罗蜜,都是佛事。 但是在中国一般的民间生活中,并没有做佛事的观念。通常只是在亲友或眷属亡故之后,才想要为 ...
2018-5-15 15:18
在家居士可以批评出家人的过失吗
在家居士可以批评出家人的过失吗
我们首先应当承认,中国的佛教,尤其是在近世以来,根本是谈不上律制的。所以僧人少有如律而行的,俗人(在家佛子)也就更不懂得律制了。 僧人多不崇律,生活仪节不能没有失措之处;俗人不知律规,见到僧人的不顺眼 ...
2018-5-15 15:18
了生脱死的门径——八关斋戒
了生脱死的门径——八关斋戒
第一节 什么是六斋日 八关斋戒,是俗人在每月的六斋日受持的。前面说过,阴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以及月底的最后两日,便是六斋日。 不非时食,是印度的内外道通行的,六斋日也是印度的内外道共同守持的。 ...
2018-5-15 15:18
实话实说比吹嘘更容易得到工作机会
实话实说比吹嘘更容易得到工作机会
有人认为我们处在公关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时间很短暂,无法再像传统社会一样,有时间慢慢深入认识每个人,所以很需要多做自我公关,大力推销自己。也就是要多展现自己的优点让别人知道,如果自己的条件不够好,还 ...
2018-5-15 15:18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是何含义
问: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是不是说,你有什么念头,就有什么现象与之相应;如果什么念头也没有,现象也就无从生起呢? 圣严法师答:这两句话是《大乘起信论》中的名句,也可说是佛教的唯心论,其义理相当深奥 ...
2018-5-15 15:17
念佛经常出现瑞相,不一定很好
念佛经常出现瑞相,不一定很好
念佛法门是属于有相的。《观无量寿经》的出现,就是因为释迦世尊时代的恶王阿阇世,篡夺王位,幽禁他的父王频婆娑罗及母后韦提希。韦提希在被幽禁处,祈祷释迦世尊前来慰问说法,释尊应其所感,而以神通于韦提希夫人 ...
2018-5-15 15:17
化缘并非募捐那么简单
化缘并非募捐那么简单
化缘一词,本极庄严,比如释迦世尊,是为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此一因缘,即为化缘,即为化度众生的因缘;教化众生,度过生死大海,便是化缘。如来入灭之时,还说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 ...
2018-5-15 15:17
在生活和职场中要做到口和无诤
在生活和职场中要做到口和无诤
生活和职场里难免有不少纷争,但如果能掌握六和敬的口和无诤观念,是可以避免的。 不论是僧团或是其他团体,想要做到口和,说话用语就要谨慎小心,要经常使用敬语、爱语、勉励语或同情语,如果能够时常如此用语,你 ...
2018-5-15 15:17
当心平静下来,头脑也会清楚一些
当心平静下来,头脑也会清楚一些
观世音菩萨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在好几部重要的经典里,都可以看到佛陀在介绍观世音菩萨,譬如:《法华经》的〈普门品〉、《楞严经》中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以及《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还有大家常诵的《 ...
2018-5-15 15:16
越慈悲的人就越有智慧
越慈悲的人就越有智慧
聪明的人,不一定智慧。真智慧一定少烦恼。但只有深入他人内心世界,关怀对方,才能得到真智慧。 通常,人有三种生命:一种是肉体的生命,它是由母亲怀胎十月所生;第二种是历史的生命;第三种是智慧的生命。 短短几 ...
2018-5-15 15:11
如何看待你家的小菩萨
如何看待你家的小菩萨
以佛教而言,家庭即是弘法利生的基础,家庭成员关系的和乐、家庭教育的成功,便能提升个人品质,进而达到净化社会的目的。 不过,这几年台湾的社会转型快速,每个人在日常的食衣住行中,时时都要面对多元、混乱的社 ...
2018-5-15 15:11
怨天尤人只会让自己更痛苦
怨天尤人只会让自己更痛苦
有一天我去法鼓山工地踏勘地形,一路上都有带刺的藤、树,稍微一碰就会被刺。 人们总是埋怨说被刺刺到了,这不公平,应该反过来说我碰了刺,把刺碰伤了。刺长在哪里并没有要刺人,是因为人不小心,才会被碰到。世界 ...
2018-5-15 15:11
因打坐而使四大五脏发病的原因
因打坐而使四大五脏发病的原因
因打坐而使四大五脏发病的原因共有四种:第一、心态不正。第二、方法不明。第三、饮食不调。第四、动静失调。四大是地、水、火、风,五脏是心、肝、脾、肺、肾。 第一、心态不正:是提因有所求或有所惧而来打坐。譬 ...
2018-5-15 15:10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那么,点出「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之后,为什么接下来却先解释「无相」、接着「无念」、最后「无住」?因为虽然我们希望达成无念,但是着手的时候,一下子就教你无念,这可能性不大。 譬如六祖惠能教惠明 ...
2018-5-15 15:10
心量要大而自我要小
心量要大而自我要小
做更大的事业、追求更大的荣誉、赚更多的钱,每个人都想让全世界知道自己。 人生的烦恼、人际的冲突,根源皆在此。 唯有反其道而行,烦恼才能真正解脱 通常人都只看到自己,看不到他人。任何的思绪都是围绕著个人打 ...
2018-5-15 15:10
临终助念的方式
临终助念的方式
人在世间,如自己平时尚未修行到生死自主的程度,或根本不曾修行也不知道要修行,到临命终时都需要他人帮忙助念,那是依靠阿弥陀佛本愿力的加持以及助念者的功德力量相扶助所共同产生的功效。助念的方式可分成两个段 ...
2018-5-15 15:10

相关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