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生网 网站首页 戒淫戒色 戒色方法 查看内容

戒色不要好高骛远,先从五戒修起

2018-5-23 17: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09| 评论: 0

摘要:   不要好高骛远,先从五戒修起  茗山法师  五戒十善、四摄六度,大家都知道,不需要讲解。可是,纵 ...
  不要好高骛远,先从五戒修起

  茗山法师

  五戒十善、四摄六度,大家都知道,不需要讲解。可是,纵然有人行得,但要做得圆圆满满,却是很难办到。佛法,是重修证的,不是知道一些就算数的。如能依教奉行,则功德无量。知而不行,则等于无知。就五戒来说,数字虽小,份量很重。在家出家,如能守持五戒,可以称为清净居士、清净比丘。而且能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断诸恶法、行诸善法,逐步趋向解脱。

  在世消灾免难、健康长寿、受用如意、众人受敬、善名流布、身心安乐;去世不堕三途、常生人天、受胜妙乐,乃至超凡入世、成佛度生,其功德实在不可估量。

  如居士破此五戒,不仅不是清净居士,而且不能进受大小乘戒。一切律仪不能护持,一切善法不能增长,更谈不到成佛度生了。因此,希望各位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先从五戒修起。戒杀、盗、淫、妄语、饮酒。

  怎样戒杀呢?上自诸佛圣人、师僧父母;下至蜎飞蠕动、微细昆虫,凡是有生命的动物,都不能有意杀、教他杀、随喜赞叹杀,被杀的众生肉都不应吃。当念众生如父母,如同六亲眷属,如同自己身体等无差别。

  如同自己身体等无差别。古人说:“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为别形躯”,菩萨戒中就有一条“不食肉戒”。因此,汉族佛教徒千余年来,一直是吃素不吃荤,已成为优良传统。不仅如此,更应对一切众生,常起慈悲爱护之心,勿起杀害之念,常护生、常放生、不打人、不骂人等等,在日常行动中多方面去修持戒律,才是真正佛弟子。

  怎样戒盗呢?我们对公共财物、私人财物、寺庙和僧众财物不能侵占,乃至一针一草,不给而自取,或盗取、或诈取,乃至违反世法偷税漏税,无票乘车,冒名顶替,贪污舞弊等,都不应为、不自盗、不教他盗、不见盗随喜。我们佛弟子对于财、色、名、食、睡等五欲,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应当守护,勿起贪心,做到清心寡欲,勤俭持家,廉洁自重。

  怎样戒淫呢?在家居士唯制邪淫,除正式配偶外,不可有任何淫秽行为。经云:“生死根本,欲为第一”,又说:“淫佚而生,不如贞洁而死”,因此我们佛弟子应当誓守此戒,常修不净观,多多念佛,避绝犯缘,克制欲念。

  怎样戒妄语呢?妄语有四:一者妄言:谓口是心非,欺诳不实;二者绮语:花言巧语,伤风败俗;三者恶口:骂辱毁谤,恶语伤人;四者两舌:向此说彼,挑拨是非。还有一种大妄语,如凡夫自称圣人,说我已证罗汉等,其罪极重,更不应犯。以上四种妄语,要坚持勿犯。另一种方便妄语,是为了救人急难,护他性命,方便权巧,说些慈悲利济的话,不算犯戒。如果为了方便自己,说假话打妄语,应立即忏悔,不可再犯。

  怎样戒饮酒呢?学佛人一切酒皆不可饮,除因重病非酒莫疗者,所谓药酒,还应告知大众方可饮用,无病一滴不可沾唇。古代有一优婆塞因破酒戒,遂致五戒俱犯,种种过失由此产生,贪饮酒者,迷了心窍,失了智慧,易出事故,犯法丧生。因此学佛人防患未然,应持酒戒。

  我们将入佛门,先要皈依三宝,既进佛门,必须受持五戒,这是我们学佛成佛的基础。因此我们应把五戒学习好,守持清净,不可有一点违犯。如果能这样,才能不失人身,不堕三途。在守持五戒的同时,还要积极奉行十善。

  第一,不杀生而行放生、救生、护生,对人类应常行救死扶伤,敬老怜贫,保育幼儿,帮助残废,救人急难,调节纠纷以及社会福利,公益慈善,维护和平等公共事业,都要当仁不让,见义勇为。对众生也要学古人,水中救蚂蚁,行路不伤虫,卷帘归乳燕,怜蛾不点灯,随时随地常行慈悲,广修方便,见生即放,见难即救等观音之慈心,行普贤之愿海。

  第二,不偷盗而行施舍,如缺衣施衣,缺食施食,求财送财,求法说法。又如看到盲人搀一手,看到腿脚不方便的人扶一把,人在急难帮一下,人在迷途送一程,思想不通的加以劝导,吵嘴打架的给予劝解,老人跌倒扶他起来,见到寻短见的设法挽救,需要帮助的人为他出点力做点事,如此等等。乐善好施,见义勇为,出钱出力,舍己利人,都是功德无量的好事。

  第三,不邪淫而修梵(清净)行,在家居士除正式夫妻外,不乱搞男女关系,依戒修行,看经念佛,洁身自好,自净其意,敬事三宝,孝养父母,亲近良师,远离恶友,深信因果,广种福田,学修正法,断除邪见,自行化他,同成佛道,是为梵行。

  第四,不妄言而说老实话,《金刚经》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我们是佛弟子也就要不打妄语,不混淆是非,不颠倒真理。

  第五,不绮语而说质直语,《法华经》云:“若欲说此经,当舍嫉恚慢,谄诳邪伪心,常修质直行”,学佛人直心是道场,应当存直心,说直话修直行,这是佛教徒本色,花言巧语,哄人骗人,非佛弟子所应为。

  第六,不两舌而说调解语,《成实论》说:“善心劝化,虽使别离,亦不得罪;若以恶心,令他斗乱,即是两舌,得罪最深,堕三恶道,若得为人,世世得敝恶眷属”。因此我们在人与人之间,在遇矛盾争吵,都应善意调解,排难解纷,解怨释结,息事宁人。

  第七,不恶口而说柔软语,《法华经》云:“是人口清净,终不受恶味,以深净妙声,闻者皆欢喜”。我们学佛人要慈悲忍辱,出言吐语自当“柔和顺善,而不卒暴”,别人听来,也就欢喜接受,假设口出粗言,疾声厉色,辱骂诽谤,别人固然痛如刀刺,自己也难免招受苦报。

  第八,不贪而修不净观,对治贪欲,贪欲有五种,即财、色、名、食、睡,使人造业受苦,是障碍修行成道的主要因素。

  1.贪财,对于财物我们应不悭贪而慈心施舍,自己的财物不肯施人叫做“悭”,他人的财物但欲归我叫做“贪”,悭贪严重的人,他为不择手段猎取财物,根本不考虑法律、正义、良心和他人受损害等等,既得之后,又防恐散失,千方百计,保持安全,市场变动,提心吊胆,患得患失,惶惶不安,心为财累,不得安宁,这种人怎能修行圣道呢?所以我们学佛人要慈心舍施,不悭吝自己的财物,也不贪求他人的财物,把合理谋生得来的钱财用以奉养父母师长,教育子女,帮助亲友急难,救济病困孤苦的社会福利事业,此是佛法的劝人慈心舍施以对治悭贪的方法。什么事都有因缘,因缘成熟时,财物就聚集,因缘分离时,财物就散失,聚得多的,失得也快,你不舍财,财将舍你,这是一定规律,不是人力所能挽回,悭贪有什么用呢。佛曾经说:“贪多业亦多,取少业亦少,万般苦恼事,除贪一时了”。

  2.贪色,是指男女之间的淫欲,淫欲是从爱念生起的,因为爱他或她身上的这样那样美好优点,就发生追求的念头,为了达到目的,就不惜财力功夫,不辞赴汤蹈火,不顾性命地位,甚至皇帝也不愿做,不爱江山爱美人,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将军,在女人面前俯首贴耳,惟命是从,历史上才志过人的俊杰,他们很多失败在女人身上,所以有“英雄难过美人关”之句。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迷惑力呢?原来这是我们众生的生死根本(从淫欲生),《圆觉经》上说:“欲从爱生。命因欲有,爱欲为因,爱命为果”。那么怎么断淫呢?断淫应该先从断爱上着手,就是说从思想上开始,第一尊重他们,视一切女人如姐妹母女一样,不起邪心,第二不净观,我们认为可爱的对方身体,实际上是很不清净,可爱的只不过外表一层表皮,使你迷惑罢了,剥去外皮只是一堆脓、血、痰、唾、尿、屎、筋、骨等等腥臭之物,哪一样使你留恋可爱呢?在显微镜下是各种虫类成堆蠕动互相吞食,剩余分泌物通过各个孔道及全身毛孔排出体外,即屎、尿、汗、垢不净之物。

  在X光下是可怕的骷髅一具,骨架一堆,在红外线仪器下所见的是红、黄、绿三种色彩旋转不停所构成的人体,经过透视分析,不见得有什么可爱的东西在里面吧。人的身体是息息在变化的,难免有种种疾病,想到生病时的涕唾屎尿,吐呕抽搐,疮烂脓流呻吟悲泣,乃至癫狂愁苦种种情形,你还爱得起来么,还有熟睡时身体僵直形同死人及流涎鼾声,蓬头磨齿,梦言惊呼你还有爱心么。青春不常驻,转眼已老年,那时发白面皱,耳聋眼花,腰佝背驼,行动蹒跚,那时还有爱欲否?直到最后死时,昔是浅颦轻笑,已成僵尸一具,逐渐发青发胀,流水流血,皮脱肉落,面目具非,最后只剩枯骨一具(详见九想观),昔日所迷恋的原来本质如此!上面所说的身体上种种不净事实,是要使我们从理智上清醒过来,减轻爱念,割断淫欲,一个人抱住一个满盛屎便臭秽的皮袋睡觉,总不是滋味吧。

  3.贪名。名誉是好事,它是工作后自然产生的,得了名誉骄傲自满便不会进步了,念念不忘名誉就是贪名,不是你的功劳硬拉在你身上更不应该,有人为了要名宁愿花了很多钱去活动,也有为了胜过他人,要面子赌气不赌财。也有的人做种种好事情,目的是为了一个好名声。学佛的人为求名闻利养都是不对的,名声越大攀缘越多,就不能清净修行了。名,实际上是个抽象的概念,没有实质,但却比财色更细微深入,难放难改。同事二人,一同工作,成绩一样,表扬了他没提到你,心中终有些不平,受到几句诽谤就寻死寻活,偶然和大人物讲几句话,拍个照,或获得了世界性奖状就终身念念不忘,这不都是为了名。有一些人说大丈夫不流芳百世也当遗臭万年,贪名到入地狱也不怕,可见得贪名的危害性多么严重,佛经上说比如焚香,烟出香尽,可为贪名者戒。

  4.贪食。食欲是与生命同来的,目的是治疗饥饿,维持生命,标准应该是一个饱字。但是贪食的人吃饱了还不算,要吃好吃多,讲鲜味,讲营养,讲阔气,讲排场,讲调味,考究色香味等等,原来山珍海味,人参鹿茸还不够,甚至蜗牛蚂蚁之类亦列为上品。为了贪吃,杀害大量生命,花费无数钱财,浪费宝贵时光,消耗有用精神,反而使身体造成种种疾病。因为高蛋白质补品不是每个人吸收得了,而动物尸体上各种毒菌所繁殖的病毒,也被吞入肚内,还有被杀时一股怨气,在血液中产生毒素,附在肉上即是尸毒,尸毒虽经蒸煮,毒性难以消灭,种种荤腥油腻吃得多了,慢性疾病中毒死亡必定相继发生,所以平常人的疾病和死亡从过量饱食中来占绝大多数,饥饿致死者极少(灾荒除外),佛教是提倡素食的,第一为了慈悲心,不忍食其肉,第二清洁卫生,保证健康,第三经济节约,还可减少市场压力,第四简单省时,多余时间可看经用功,所以信佛人以素食节约为宜,用功的人经常过午不食,佛时印度名医耆婆说,比丘患病,减食为宜,可见贪食不可取。

  5.贪睡。睡眠能调节身体疲劳,醒后精神充沛,可继续工作,睡过了头,就是贪睡,反而使头脑昏沉提不起精神来,养成贪睡习惯的人越睡越想睡,多睡的人肌肉松弛发胖,精神萎靡不振,工作没有干劲,事业没有信心,念佛修定时坐下来就睡着了,这种人做不好任何一种工作,何况学佛是节眠用功的事,贪睡虽不是什么罪恶事,佛教认为它是一种过失,一生中大好时光都在昏睡中浪费了,所以佛说咄咄为何睡,螺师蛤蚌类,一睡一千年,佛法不闻知,可为警惕。上列五种贪欲,略说一些供大家参考,总的来说,贪的根本是身体,身体是罪恶的聚集点。

  《八大人觉经》中说形为罪薮,我们为爱护身体而造罪,现在知道这个身体是不净的,无常的,就不为它做种种恶事了,这是治贪欲的方法。

  第九,不嗔而修慈悲观。《法华经》云,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大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智度论》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行菩萨道者,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我们佛弟子应当学佛菩萨的慈悲喜舍,视一切众生如父如母、如六亲眷属,常思与乐拔苦,不应怀恨恼怒之心,让他离苦得乐才对。

  第十,不痴而修因缘观。《缘起经》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看到一切事物都是缘生缘灭,因果相续,在空间上是无量无边,相互依存,错综复杂的联系着,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相续不断,循环往复地流转着,形成“恒遍十方,竖穷三际”的因果关系,一切聚散成败,还有什么事情想不通呢?

  以上十善法,要从身口意三业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着力去修,务使三业清净,六根纯和,远离五欲,不染六尘,做一个清净的佛弟子。我们佛弟子不仅要懂得一些法相名词,增加一些佛学知识,更重要的要有真切的信解修证,要深信五戒十善可以离苦得乐,要认真修行坚持到底,必获人天胜果,进而趣向声闻、缘觉、菩萨乃至无上菩提,能如此,对国家来说,这样的人也是一个爱国亲民,奉公守法的好公民。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