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生网 网站首页 感想体会 查看内容

佛教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2016-10-21 22:4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276| 评论: 0|来自: 新浪博客/佛前一朵花

摘要: 题记: 本文是前一段时间,为一师父创建佛教禅修中心写的小文案(初稿)。 其实,惭愧得很,敏学自觉很用功,但是因为时间和感悟能力的缘故,所知的只是一鳞半爪的小东东。面对智慧如海的佛教宝库,敏学觉得每一本书 ...
题记:
本文是前一段时间,为一师父创建佛教禅修中心写的小文案(初稿)。
其实,惭愧得很,敏学自觉很用功,但是因为时间和感悟能力的缘故,所知的只是一鳞半爪的小东东。面对智慧如海的佛教宝库,敏学觉得每一本书都很好,每一本应该看一看,所以常常是心急如焚、力不从心……

人在世上,都希望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家庭幸福、家人健康、子女有出息……

这与释迦牟尼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次),为我们指出一条“成佛之道”有着异曲同工的相似——怎样创造最彻底圆满的智慧与人格。

要想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要靠自己去努力。

人是有命运,但是命运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行善积德)来改变。

成佛没有捷径,改变命运的修行也是日常一点一滴的功夫积累,“不经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有闲去寺院走走,它会带给您比金钱还宝贵的财富

现代社会是进步了,身体有病可以去医院,受到冤屈可以去法院,遭到偷盗可以找警察……可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来到寺院,真诚地进香祝祷,虔敬地叩拜礼佛?

幸福只有一种幸福,不幸却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任何时代都有失意、痛苦、悲伤乃至绝望的人。现代社会遗传了以前所有的一切不如意,还滋生了无穷无尽的新苦难。

一个原因是现代社会太复杂了,明确的无奈依旧不少,莫名的烦恼与日俱增。现代人有太多的苦恼,不知道向哪个部门倾诉;现代人有太多的痛苦,不知道向哪个医院求医。于是,现代人来到了古老的寺院。

而寺院不仅仅仅仅是烧香和旅游的场所,那真是大材小用,荒废了它强大的教育功能,浪费了宝贵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寺院就是高等教育机构,什么教育?佛陀之教育。这才是佛教的原始含义和根本价值。先哲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一个人一生的幸福,家庭的美满,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富强,世界的和平,基础都在教育。

佛教以一应万,汇万成一,它着力发掘不同事相背后的事理,无往不破。迷茫、痛苦的你在承担弘法伟业的法师(大学老师)的指点下,给你提供了一个解脱一切苦恼的方法(大法门)。

佛教倡导“众生平等”。无论从事的行业、所处的地位、获得的收入有多大的不同,佛门之内一律平等。在佛光的普照下,一切不平等、一切分殊差别,都应该能够平等相待,和平共处,融洽交流,它没有精神的疏离和隔绝。无论多么高傲的人,一进入佛门,都会感到自己的凡性,都要低下头来,再不会俯视他人;无论多么卑贱的人,一进入佛门,都能感悟到自己的佛性,都会抬起头来,再不必仰视他人。

●佛法是宏通圆融的教育,它面向成人也包括我们的孩子

现代社会决定了人们必须接受专业色彩日见浓烈的现代教育。这种教育使人们往纵深掘进了知识,处理专业技术的能力大大加强了。但触目可见的社会现实是,物质生活的丰富,技术手段的完善,并没有使人们的道德水平得到同步提高,还孵育出很多新的“罪恶”。如个人主义盛行,团队意识淡漠;留意私德,无视公德;强调个人自由,藐视清规戒律;对获取斤斤计较,对给予不屑一顾;颂扬竞争,贬斥退让;仰望强者如云霓,俯视弱者若草芥……

这一切是现代化的必然代价和结果吗?对此难道就束手无策了吗?

佛法就是消弭一切执见催人觉悟的教材,寺院就是可以提供超越专业之上的各种课程的学校,高僧大德就是以身说法的教师。

佛法是一种超越任何专业的宏通圆融的教育,它仅仅面向成人,也包括我们的孩子。

所有的家庭都很重视自己的未来——孩子,往往不惜一切代价予以培育。而儿童的教育也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道德水平教育。佛教提倡慈悲,它把宇宙间一切众生看成人我一体,休戚与共、骨肉相连,反对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所滥捕乱杀的动物,这种热爱动物、不伤害众生慈悲观的教育,有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外缘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正如阳光和水分,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促使植物生长。潜移默化,天长日久,孩子就会有一颗慈悲的爱心爱父母、爱同学、爱亲戚、爱朋友等。长大以后也会学会以感恩的心来爱社会、爱祖国,能够做一个有爱心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在寺院这个远离尘嚣有着博大精深的大学里,孩子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古诗词、诵读《弟子规》,学习书法和中华武术等,即能够提高自己的道德、文化水平,也能够强身健体。

●佛法的实践是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

《华严经》说: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实践才是成就究竟圆满智慧的法门,也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方法。
学佛者每天的念经主要是藉由读经接受佛菩萨的教诲,并且“依教奉行”,修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见解及行为,以经文作为日常生活的标竿。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一个人的金钱财富、聪明智慧与健康长寿都是果报,要想得到这个果报,一定要先修因,就是要先行“布施”,布施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布施的心意。

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可以学菩萨行,修菩萨道。例如家庭主妇为家人煮食三餐;上班者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将好的观念、佛法介绍给大家,都是布施。其差别就在一念心,念念为别人,就是菩萨行;念念为自己,就是凡夫。

对于社会每一个人,学佛者皆应随时存着知恩、感恩与报恩的心。如在待人方面,应有同理心,要能够推己及人,更积极去帮助别人,因为“使别人快乐,就是自己快乐”。

学佛者要学习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将众生与自己融为一体,自他不二,“把别人当成另一个自己”或“把一切众生看成是自己”,全心全力帮助别人,不求回报,只尽义务,不享权利。

若学佛者能经常以“学做菩萨”、“力行菩萨道”的精神即“六度”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智慧来待人、处事、接物。时时以服务社会,利益一切众生为前提,少计较,多付出,渐渐将我执去掉,时时以服务社会,利益一切众生为前提,并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如此将随时法喜充满,欢喜自在!

●佛教不是迷信,它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佛教是智慧的教育,绝非迷信、消极或遁世。佛教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引导迷茫的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人间佛教的思想核心是以人为本。如星云大师所指出的,佛陀出生在人间,修行在人间,成道在人间,弘化在人间,佛陀所有的言教,都是以人为对象的,是为了人的自由、幸福和安乐而说的。

人间佛教是实践的佛教、是生活的佛教、是社会的佛教。人间佛教实际上包含社会化、生活化、现代化、大众化和人情化。

人间佛教有深沉的社会关怀,“凡是民间众生的事情,佛教应该给予教示,给予服务”,而不应该置身事外。

星云大师说:“人间佛教是要用佛法来净化我们的思想;人间佛教是要用正道来规划我们的生活。人间佛教就是要吾人重视生活的乐趣、拥有净化的财富、享受正当的娱乐、胸怀慈悲的处事,也就是要把佛法落实在人间;凡是可以身体力行、能够有助于生活美满、家庭幸福的,都是人间佛教。”

真诚欢迎有聪明智慧的、有奉献精神的、有独立自主人格的有识之士来学习佛法。

佛教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b148e70100a080.html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